經常感到膝蓋或下背痛,卻找不到原因嗎?其實,問題可能出在腳底——扁平足。足部的支撐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扁平足已經影響到下肢排列不平衡,造成膝蓋痛、下背痛,儘早矯正是避免進一步受傷的關鍵。
章節 |
扁平足是指足部內側縱弓的不見、足跟外翻,於是足部內側的足弓比正常的腳更接近地面,甚至直接貼著地板。這裡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可能足弓要一直撐著才正確,但事實上,正常走路、蹲下時,足弓本來就會稍微靠近地板、協助接下來的推進,所以強調撐住足弓,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比起說扁平足=足弓塌陷,應該說是足弓「過度」塌陷,才比較符合我們說的扁平足。
腳沒承重時有足弓,但踩地後足弓不見,大部分的扁平足是柔軟型。
就是不管有沒有承重,足弓都是塌的。可能原因包括足部結構異常、韌帶鬆弛、低張力等。
扁平足的原因很多喔!有些人天生就沒有足弓,有些人是後天形成。
正常來說,嬰兒天生都有柔軟的扁平足,3 歲才開始發育足弓,直到 7-10 歲之間才到成人的足弓高度。但如果到了 8 歲還沒有足弓,要考慮的因素有:
說到後天,要先了解出問題的「內側足弓」。這個足弓由脛後肌腱、足底跟舟韌帶、三角韌帶、足底腱膜、屈拇長肌和屈拇短肌支撐。其中一個結構出問題,都可能導致後天性扁平足。後天性扁平足的因素如下:
檢測有沒有扁平足的方法有多種,可以在家裡自我檢測的方法有這些:
觀察站立下的腳型
如果站立時整個腳底都平貼地面,或內側明顯下陷,可能是扁平足。
扁平足不僅影響足部本身,還可能往上改變整個身體力學結構。從下圖可以看到,足弓塌陷可能造成下肢排列不平衡,甚至影響肩頸。除了站姿外,走路姿勢也可能被改變,導致腿部、膝蓋、髖關節、脊椎的負擔變大。
我們從下足部往上看,可能影響的部位有:
依據扁平足的嚴重程度跟個人體質,可以用的方法包括非手術和手術治療。至於需不需要矯正,一直以來有不同看法,我認為是不一定,但要依照族群區分。
扁平足可能造成的症狀很多,包括足部疼痛、膝蓋痛、下背痛、肩頸痠痛等。不過,這些症狀不一定都來自足弓過度塌陷,或是有合併其他原因,建議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問題來源。
如果上述疼痛來自扁平足,常見的治療如下。
暫時避免會不舒服的動作或衝擊太高的運動,並穿支撐良好的運動鞋。另外,控制體重也能減輕足部壓力,避免扁平足加重。
最常見的方法是用專業的矯正鞋墊,醫師或足科專家可以根據腳型、前後足問題、站姿和步態等,定製合適鞋墊。需要注意的是,鞋墊要根據不同目的設計,不是單純墊出足弓就好。
另外,在配製鞋墊前,物理治療師也可以先用貼紮的方式,常用方法包括雷可貼、肌貼、動態貼布等,減少運動時的不適感。
運動本身不一定能練出漂亮的足弓,但隨著足底肌群變強、下肢肌力及平衡進步,都能改善身體機能跟疼痛,因此也是重要的一環。以下是一些運動建議(運動時如有不適,請立刻停止、諮詢物理治療師)
其中一方學者認為,扁平足沒有症狀不用矯正;另一方的學者認為,即使沒有症狀,長期下來因為會影響走路排列、導致慢性傷害等等。因此我認為這要看個人選擇。
有扁平足的人依然可以運動,原則上注意姿勢、加強下肢及核心肌力、多伸展,讓身體保持在好的狀態,較能避免將來出現不適。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5 歲前沒有足弓是正常,7~9 歲是觀察期。大部分兒童還不會覺得痛,但如果發現以下情形:不耐走、常抽筋、運動時笨拙而跟不上同儕、有明顯低張、脊椎側彎、跟骨變形等,則建議及早矯正,把握 16 歲前的黃金治療期,避免成人時發展成僵直性扁平足。
至於沒有以上現象的兒童,研究還是發現兒童扁平足會造成走路時足部壓力較大,增加未來疼痛的機會,因此仍可以諮詢足部專業。對於兒童青少年,常見的扁平足治療如下:
僵硬性扁平足,建議及早治療矯正,通常會以鞋具或手術為主,詳情需諮詢醫療專業。
總之,扁平足可以根據不同人的情況應對,從矯正鞋、物理治療到手術,都能幫助改善症狀、恢復足部的正常功能。透過整合的治療,可以有效減少扁平足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預防身體其他地方出問題。
💌本文作者:張艾箴物理治療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