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感到膝蓋或下背痛,卻找不到原因嗎?其實,問題可能出在腳底——扁平足。足部的支撐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扁平足已經影響到下肢排列不平衡,造成膝蓋痛、下背痛,儘早矯正是避免進一步受傷的關鍵。
章節 |
什麼是扁平足?
扁平足是指足部內側縱弓的不見、足跟外翻,於是足部內側的足弓比正常的腳更接近地面,甚至直接貼著地板。這裡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可能足弓要一直撐著才正確,但事實上,正常走路、蹲下時,足弓本來就會稍微靠近地板、協助接下來的推進,所以強調撐住足弓,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比起說扁平足=足弓塌陷,應該說是足弓「過度」塌陷,才比較符合我們說的扁平足。
扁平足分兩種類型
1. 柔軟性扁平足
腳沒承重時有足弓,但踩地後足弓不見,大部分的扁平足是柔軟型。
2. 僵硬性扁平足
就是不管有沒有承重,足弓都是塌的。可能原因包括足部結構異常、韌帶鬆弛、低張力等。
扁平足原因有哪些?
扁平足的原因很多喔!有些人天生就沒有足弓,有些人是後天形成。
1. 先天性扁平足
正常來說,嬰兒天生都有柔軟的扁平足,3 歲才開始發育足弓,直到 7-10 歲之間才到成人的足弓高度。但如果到了 8 歲還沒有足弓,要考慮的因素有:
- 全身性的關節過度活動症,例如唐氏症。
- 肌張力過高,例如腦性麻痺。
- 距下關節面有缺失
- 先天的足部構造異常,例如跗骨聯合、垂直距骨、馬蹄足、脛骨扭轉、副舟狀骨等
2. 後天性扁平足
說到後天,要先了解出問題的「內側足弓」。這個足弓由脛後肌腱、足底跟舟韌帶、三角韌帶、足底腱膜、屈拇長肌和屈拇短肌支撐。其中一個結構出問題,都可能導致後天性扁平足。後天性扁平足的因素如下:
- 足部肌肉 / 肌腱問題
例如脛後肌腱功能不足、腓骨肌痙攣 - 其他肌肉失能
像是臥床後肌力下降、搖擺背站姿(Sway-Back Posture)、W 型坐姿、臀肌失能等。 - 內科疾病
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糖尿病等,會影響足部的關節和韌帶結構,減少足弓彈性。 - 不適合的鞋
長期穿太平坦或缺乏足弓支撐的鞋,可能會加劇足弓疲勞和塌陷。 - 外傷或術後併發症
腳踝骨折、肌腱斷裂等,都可能會影響到足部結構,。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扁平足?
檢測有沒有扁平足的方法有多種,可以在家裡自我檢測的方法有這些:
- 濕足印測試
先把腳弄濕,站在一張平整的紙上。檢查腳印的形狀,健康的足弓應該在中間部分有弧形的空隙。如果沒有空隙、整個腳底都接觸地面,就可能有扁平足。 -
觀察站立下的腳型
如果站立時整個腳底都平貼地面,或內側明顯下陷,可能是扁平足。 - 腳踝的外翻現象
外翻就是腳踝的內側比外側更接近地面。這是因為足弓塌陷後,身體重量會轉移到腳的內側。 - 走路和跑步時的感受
除了走久、跑久時覺得腳部疲勞、足弓不舒服之外,膝蓋或下背痛,也可能是來自扁平足。
扁平足如何影響身體?牽一髮而動全身
扁平足不僅影響足部本身,還可能往上改變整個身體力學結構。從下圖可以看到,足弓塌陷可能造成下肢排列不平衡,甚至影響肩頸。除了站姿外,走路姿勢也可能被改變,導致腿部、膝蓋、髖關節、脊椎的負擔變大。
我們從下足部往上看,可能影響的部位有:
- 足部疲勞與疼痛
扁平足會使足部承受更多的壓力,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腳底容易感到疲勞和疼痛。這種疼痛通常集中在足弓、腳踝和腳跟,「足底筋膜炎」也常常跟扁平足有關。
延伸閱讀
物理治療師解密「足底筋膜炎」,帶你一步步告別腳底痛! - 脛骨疼痛
這是一種由於脛骨前方的肌肉和跟組織過度拉扯而引起的疼痛,常見於跑步或長時間站立後,而扁平足的人更容易出現這類症狀。 - 膝蓋、髖關節疼痛
扁平足會改變身體的力學分布,特別是在行走或跑步時,膝關節和髖關節會承受更多的壓力,進而可能引發關節疼痛。 - 下背痛
由於扁平足改變了下肢和骨盆排列,脊椎需要承受更大負擔,可能進而導致下背痛。 - 步態異常
扁平足可能會導致步態不穩,走路內八或外八,這些異常步態會額外施加對膝蓋和髖關節的壓力、增加受傷風險。
扁平足一定要矯正嗎?分四種情況
依據扁平足的嚴重程度跟個人體質,可以用的方法包括非手術和手術治療。至於需不需要矯正,一直以來有不同看法,我認為是不一定,但要依照族群區分。
一、有症狀的成人柔軟性扁平足:依據根源解決疼痛
扁平足可能造成的症狀很多,包括足部疼痛、膝蓋痛、下背痛、肩頸痠痛等。不過,這些症狀不一定都來自足弓過度塌陷,或是有合併其他原因,建議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問題來源。
如果上述疼痛來自扁平足,常見的治療如下。
1. 從日常生活調整
暫時避免會不舒服的動作或衝擊太高的運動,並穿支撐良好的運動鞋。另外,控制體重也能減輕足部壓力,避免扁平足加重。
2. 鞋墊、貼紮
最常見的方法是用專業的矯正鞋墊,醫師或足科專家可以根據腳型、前後足問題、站姿和步態等,定製合適鞋墊。需要注意的是,鞋墊要根據不同目的設計,不是單純墊出足弓就好。
另外,在配製鞋墊前,物理治療師也可以先用貼紮的方式,常用方法包括雷可貼、肌貼、動態貼布等,減少運動時的不適感。
3. 運動訓練
運動本身不一定能練出漂亮的足弓,但隨著足底肌群變強、下肢肌力及平衡進步,都能改善身體機能跟疼痛,因此也是重要的一環。以下是一些運動建議(運動時如有不適,請立刻停止、諮詢物理治療師)
- 訓練足底肌群 1 ⭢ 短足運動
大拇指球踩好地板,腳趾翹起帶動足弓提高,這時請維持提高的足弓,慢慢把腳趾平貼回地面,注意不是用抓腳趾的方式。先從坐姿開始練,再來到雙腳站、單腳站提升難度,維持 5 秒,來回做 8~12 下、一天 3 組。 - 訓練足底肌群 2 ⭢ 腳趾屈曲運動
腳踩彈力帶,大拇指球踩好地板。手上拉彈力帶拉動腳趾頭,再以腳趾平貼回地面,注意是平貼回去,不是用抓的哦!來回做 8~12 下、一天 3 組。 - 訓練脛後肌 ⭢ 夾球踮腳
雙腳腳跟之間夾一顆網球,接著做踮腳動作,往上的幅度依自己能力調整,再用 2 秒鐘的時間讓腳跟慢慢貼回地面。來回做 8~12 下、一天 3 組。 - 訓練本體覺 ⭢ 踮腳走路、腳跟走路
踮腳時維持腳跟直直往上、不往內或外傾斜;腳跟走時也要穩住腳尖,不過度往內、往外。來回走各約 30 步、一天 3 組。 - 減輕壓力 1 ⭢ 腿後伸展
如果你要拉右腳,那就正對牆壁,左腳前右腳後的弓箭步站,注意右腳腳跟要貼地、腳尖朝正前方。停留 30 秒,一天 10 次。 - 減輕壓力 2 ⭢ 腳底滾球運動
初期以坐姿為主,腳踩上網球或筋膜球上,沿著腳底、足弓內外側來回滾動。及至後期則可以考量在站姿下進行。
二、沒有症狀的成人柔軟性扁平足:看個人選擇
其中一方學者認為,扁平足沒有症狀不用矯正;另一方的學者認為,即使沒有症狀,長期下來因為會影響走路排列、導致慢性傷害等等。因此我認為這要看個人選擇。
有扁平足的人依然可以運動,原則上注意姿勢、加強下肢及核心肌力、多伸展,讓身體保持在好的狀態,較能避免將來出現不適。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三、兒童青少年的柔軟性扁平足:鞋具、配合運動、考慮手術
5 歲前沒有足弓是正常,7~9 歲是觀察期。大部分兒童還不會覺得痛,但如果發現以下情形:不耐走、常抽筋、運動時笨拙而跟不上同儕、有明顯低張、脊椎側彎、跟骨變形等,則建議及早矯正,把握 16 歲前的黃金治療期,避免成人時發展成僵直性扁平足。
至於沒有以上現象的兒童,研究還是發現兒童扁平足會造成走路時足部壓力較大,增加未來疼痛的機會,因此仍可以諮詢足部專業。對於兒童青少年,常見的扁平足治療如下:
- 鞋墊、矯正器、矯正鞋
常用鞋具包括鞋墊、鞋內楔形墊、足部支架、夜間伸展支架、特殊設計的矯正鞋等。關於鞋墊,要注意以兒童來說,如果是要誘發足底肌肉發展出足弓,就要調整不同的足弓長度,避免過度依賴鞋墊、越墊越塌。 - 運動
應鼓勵兒童多做攀爬、跳繩、赤腳走沙地等大動作,另外,上文提到的足弓運動、踮腳運動及伸展等,也能使兒童及早強化足底肌群、發展出足弓。 - 手術治療
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或是扁平足非常嚴重,手術可能是一個選項。目的是重建或強化足弓結構,減少扁平足帶來的功能障礙。常見的手術包括:脛後肌腱修復術、截骨矯正術等。
四、僵硬性扁平足:鞋具或手術
僵硬性扁平足,建議及早治療矯正,通常會以鞋具或手術為主,詳情需諮詢醫療專業。
總之,扁平足可以根據不同人的情況應對,從矯正鞋、物理治療到手術,都能幫助改善症狀、恢復足部的正常功能。透過整合的治療,可以有效減少扁平足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預防身體其他地方出問題。
💌本文作者:張艾箴物理治療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