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Gym Taiwan Blog

結婚要找相似的靈魂伴侶,還是互補的另一半?

作者:擁抱心理諮商所 | 2025/2/17 上午 4:30

在戀愛與婚姻的世界裡,有兩種主流觀點:一種認為,找到與自己相似的靈魂伴侶,婚姻才能順利而幸福;另一種則相信,個性互補的兩人,能彼此填補對方的缺口,攜手共創平衡的關係。但在現實中,哪一種關係更長久、更穩固呢?

 

自由型婚姻:獨立自主 vs. 深度連結

自由型婚姻的夫妻,通常不會太在意是否擁有相同的興趣或價值觀。他們彼此尊重各自的空間與生活,日常作息上各自獨立,就像兩個自給自足的個體,彼此的依賴感相對較低。

 

這樣的關係對某些夫妻來說是一種選擇,因為他們認為不需要過度的依賴或連結,生活反而更加輕鬆自在。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模式也可能帶來不同的挑戰,尤其是親密感的缺乏可能讓一方或雙方開始質疑婚姻的意義,或覺得感情變得淡薄。

 

但這並非對或錯,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對一些人來說,這種自由與獨立讓他們感到自在和舒適;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則可能更渴望在婚姻中找到更多的連結和支持。無論如何,每種婚姻都有它的動態與挑戰,重要的是雙方能夠找到適合彼此的平衡與理解。

 

靈魂伴侶型 vs. 互補型夫妻

你是要找一個與你相似的人,還是追求與你截然不同的另一半?這其實是戀愛和婚姻中常見的難題。

1. 靈魂伴侶型

心理學家研究顯示,「門當戶對效應」確實存在,但這裡的門當戶對指的並不是單純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而是價值觀和智力層次上的相似。精神層面的共鳴,才是能夠讓兩個人長久走下去的關鍵。例如,祝英台和梁山伯雖然在物質層面並不完全匹配,但他們在精神和情感層面卻彼此契合。

 

2. 互補型夫妻

相較於相似型夫妻,互補型的夫妻更強調的是個性與能力的互補。這種婚姻中的兩個人也許性格、背景各異,但卻能夠在生活中相互填補對方的不足。例如,一方擅長照顧孩子,另一方則擅長規劃家庭財務。這樣的互補模式,能夠讓夫妻彼此交換價值,實現婚姻中的和諧。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婚姻中的平衡之道

戀愛中的吸引力往往來自感性的衝動,然而步入婚姻後,兩個人則需要用理性來平衡生活的需求。研究表明,在戀愛中,雙方的三觀相似性尤為重要;而在婚姻階段,人格和需求的互補性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婚姻對象應該是能力互補、性格相似。能力互補,意味著兩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各展所長,互相支撐;而性格相似則可以避免太多的爭執和衝突,讓夫妻雙方在溝通和理解上更加順暢。

 

舉個例子,他會唱歌,你會跳舞;他會寫後端程式,你懂得 UI 設計;他教孩子數學,你帶孩子畫畫。這樣的互補不僅能讓生活更加多彩,也能讓婚姻中的兩個人都在對方身上看到價值。

 

延伸閱讀

如何學會「愛自己」?諮商心理師:從接納不完美開始

別再和別人比較!學會這3招,一步步擺脫自卑感

 

💌本文轉載自 擁抱心理諮商所 網站

擁抱心理諮商所: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