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跟大家聊一個很常從患者聽到的疑問:我有脊椎側彎怎麼辦?是姿勢造成側彎的嗎?整骨能喬回來嗎?肩膀出現一高一低、偶爾有腰痠背痛,是因為脊椎側彎嗎?這篇文章將帶你認識脊椎側彎的成因、嚴重程度,解惑一些常見迷思,讓你更全面了解對脊椎側彎!
章節 |
大多人可能不知道,脊椎側彎其實是 3D 的,也就是說,除了從背後看可能呈現 C 型(單一彎曲)或 S 型(兩個彎曲)之外,還有前後、旋轉上的問題。高低肩、骨盆歪斜,甚至肋骨突出、心肺功能下降,都可能跟脊椎側彎有關。
側彎角度會以柯伯角度(Cobb angle)測量,當角度大於 10 度,且出現脊椎椎體旋轉,則被定義為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分成結構性和功能性,兩種差異主要在原因、是否可逆,可以先用亞當前彎測試(Adam’s Forward Bend Test)快速分辨:站直、雙腳併攏,雙膝伸直,雙手自然下垂。
慢慢向前彎腰到底,頭部放鬆向下。
請朋友從背後觀察,檢查過程中,背部有沒有出現一側隆起(即肋骨駝峰)。有的話高機率是結構性,沒有則較像功能性。
※注意:這是用來幫助篩檢,若要精準測量,需進一步做 X 光檢查。
脊椎側彎特別容易出現在以下族群: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很多人以為揹單肩包或駝背是導致脊椎側彎的原因,其實這是一種迷思,真正原因複雜多了。
脊椎骨本身結構變形,其中原發性脊椎側彎(Idiopathic Scoliosis)占結構性側彎的 80%,這類側彎的原因不明,可能跟遺傳、荷爾蒙或神經發育有關。
剩下 20% 包括先天脊椎畸形、神經肌肉疾病(如腦性麻痺)或退化性側彎等。結構性側彎通常伴隨脊椎旋轉,導致肋骨或背部一側突出。
這類側彎的脊椎本身結構正常,但側彎來自外部原因,像是長短腳、扁平足等,通常只要由物理治療師評估過後,矯正外部因素(例如穿鞋墊調整長短腳),就能改善側彎。
當你聽到有人說脊椎側彎的角度變小,是不是覺得充滿希望?的確,有些人透過特定治療,脊椎側彎的角度確實有機會減少。但我們還是要小心理解,因為脊椎側彎能不能逆轉,取決於側彎類型(功能性或結構性)、年齡、嚴重程度以及治療方式等。
功能性側彎通常可逆!透過物理治療、姿勢矯正或外部調整(如鞋墊矯正長短腳),側彎角度可能完全消失或明顯改善。比如側彎由長短腳引起,用適合的鞋墊可讓脊椎恢復對齊,X 光上的柯伯角度可能從 10 度降到接近 0 度。若患者早期發現、積極尋求物理治療師做矯正,角度變小的機會很高。
結構性側彎則無法完全「治癒」,但透過適當治療,角度可能減少,尤其是:
治療成功的關鍵包括:及早檢查跟介入、持續追蹤、尋求專業治療等。透過骨科的 X 光檢查、物理治療師尋找身體的不對稱、使用治療性運動等,能有效改善體態及預防惡化。整脊或推拿對結構性側彎的影響非常有限,請謹慎考慮。
常見的介入策略包括:
而根據國際側彎醫療學會,會以年齡劃分不同策略:
當然可以!運動對脊椎側彎患者非常重要,不但能強化核心肌群,維持脊椎健康,還能延緩惡化,但要根據運動類型與個人狀況謹慎選擇。研究發現,多運動的青少年 (排球、單車、游泳等),比不運動的青少年少 57% 的惡化機會。
核心穩定訓練、皮拉提斯及Schroth療法,這些運動能穩定脊椎、保持對稱。例如可以做死蟲式 (Dead Bug) :
因為單側揮拍會有慣用邊的問題,建議配合物理治療師的評估後做。健身裡也有些單側動作,務必保持脊椎中立,防止扭轉。
游泳的話,像自由式這種要單側撲水的動作,過量練習可能會加重不對稱,但適量練習通常不用擔心(每週 2-3 次、20-30 分鐘);如果只是想單純游泳,可以選仰式,對側彎的影響最小。
這是最爭議的部分,脊椎側彎患者可能常聽到不要跑步、重訓等。確實要謹慎,因為力學上來說,兩邊受力不對稱,可能會加重側彎。不過,世上最速男 Usain Bolt 與健力冠軍 Lamar Gant 都有重度脊椎側彎,透過物理治療與矯正運動,也能成功維持競技表現。
結論來說,我不會認為不能做,但對於還在成長期的青少年,強烈建議搭配脊椎側彎矯正訓練(像 Schroth 療法),提高本體感覺,學習在中立脊椎位置下運動。
矯正運動能讓人覺察脊椎的正確位置,這時做滑輪下拉或向撲深蹲時,身體已經學會怎麼在中立的位置下做、預防受傷。
以下情形,建議到骨科或復健科,安排 X 光檢查:
經醫師診斷為輕度或中度脊椎側彎,則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進行專業評估與矯正運動計畫。
姿勢不良不會直接造成脊椎側彎,但長時間維持單一姿勢(像駝背或三七步),可能會導致脊椎僵硬跟疼痛。關鍵在於多活動、改變姿勢,沒有所謂完美姿勢,最佳姿勢總是「下一個姿勢」。
角度超過 25 度的脊椎側彎患者中,統計上確實有高達 30-50% 的人有輕度到中度的背痛,可能因肌肉疲勞或關節壓力增加所致。力學上來說,可能來自脊椎不正常彎曲或旋轉,導致其中一邊承受更多壓力而引發不舒服。
但很多時候,腰酸背痛其實不是因為脊椎側彎,而是跟一般現代人一樣,長期維持同一姿勢,或是動作模式不佳,導致關節炎、椎間盤突出,甚至神經壓迫等;當然像是腎臟等器官也要考慮進腰痛的原因。
總之,還沒找專業人員評估之前,不要再全怪在脊椎側彎上了啦!
整骨(或坊間的整脊、推拿)常被認為能「瞬間矯正」脊椎側彎,但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目前比較少支持整骨治療側彎的文獻。
整骨後覺得舒適,並不是因為「喬回」脊椎,而是來自刺激神經系統、抑制疼痛訊號跟小面關節的壓力被釋放等。脊椎側彎的矯正還是以科學實證裡的物理治療矯正運動、背架等,避免相信偏方而延緩矯正時機。
其實是:不行。
從X光中發現,側彎患者伸展時,凸側脊椎沒什麼伸展到,反而都集中在沒有側彎的關節。而且被動伸展沒辦法主動改善脊椎的對齊或穩定度、沒辦法減少角度,這是已經被研究證明的事實。
相對地,主動延展是指透過主動收縮肌肉,延長對側肌肉,通常會結合控制性運動,強調主動參與。這對脊椎側彎患者就很有幫助。
事實上,脊椎側彎常導致肌肉不平衡、肩膀或骨盆歪斜,容易被誤認為駝背。過度挺胸可能加重脊椎的代償性彎曲,甚至這些人的脊椎,從側面是過度平坦的(胸椎後凸不足)。
不過這也不代表他們不用矯正姿勢,物理治療師會針對側彎的程度跟型態,設計個人化的訓練,而不會單純要求「挺胸」。
💌本文作者:張艾箴物理治療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