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Gym Taiwan Blog

駝背不是挺胸就好,物理治療師教3招喚醒脊椎

作者:張艾箴物理治療師 | 2025/7/28 上午 4:30

駝背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無論是低頭滑手機、久坐電腦前,或背過重的書包等,都可能讓背部過度彎曲。我也常聽到患者說:「只要抬頭挺胸就好了吧?」其實,駝背的成因複雜,矯正也不是單靠挺胸就能解決。本篇文章要帶你了解駝背的來龍去脈,再分享 3 個實用動作,幫助你重拾自信體態!

 

怎麼樣算是駝背?

正常來說,胸椎本來就有一點後凸(kyphosis),讓脊椎更能維持平衡跟吸震。正常弧度在20到40度,硬把胸椎挺到全直反而適得其反。但如果弧度太多,超過 40 度,就叫「過度後凸」(hyperkyphosis),也就是我們說的「駝背」。

 

接下來談談「重力線」(line of gravity)。想像你的身體是一棟大樓,當你站直時,重力會通過骨盆中心,而不是壓在脊椎上。這設計是為了讓脊椎更穩定,但如果像是先天疾病、後天習慣不良或老年退化等,重力就會直推胸椎,讓它更往後凸,加重駝背。

 

駝背的原因

駝背可能有多重因素,包括姿勢性、結構性或疾病相關等:

  1. 不良習慣
    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電腦,或翹腳、手放太前、頭太靠近螢幕等,會讓胸椎長期處於前傾,肌肉跟筋膜適應這種姿勢。其中,姿勢性駝背(Postural Kyphosis)特別容易出現在青少年跟上班族。

  2. 肌肉不平衡
    胸大肌、前三角肌過緊,搭配背部肌群(例如斜方肌中下段)無力,會讓肩膀相對被往前拉,形成駝背。

  3. 缺乏運動
    久坐讓核心肌群跟背肌缺乏刺激,沒辦法好好支撐脊椎,加劇駝背。

  4. 心理因素
    壓力或缺乏自信可能會不自覺往前含胸或低頭,長期下來也會影響駝背。

  5. 結構性問題
    雖然姿勢性駝背占大宗,但有些疾病像是 Scheuermann 氏病(青少年時期胸椎異常發育)、骨質疏鬆也可能導致結構性駝背。

 

改善駝背怎麼做?5個實用動作推薦

單靠「抬頭挺胸」沒辦法長期矯正駝背,因為這只是暫時改變姿勢,沒解決無力或過緊的根本問題。強化背部肌群伸展胸部肌肉,並改善核心穩定性,是改善姿勢性駝背的三大關鍵。

 

以下是 5 個簡單動作,適合在家練習,幫助你重塑自信體態。確保過程中保持呼吸,若有不舒服,請立刻停止並諮詢專業。

 

1. 貓牛式(Cat-Cow Stretch)

  • 四足跪姿,雙手與肩同寬,膝蓋跟骨盆同寬。保持脊椎延伸拉長,頭頂跟尾椎互相拔河。
  • 吸氣時,從抬頭開始,一節節抬到胸椎、尾椎、到微翹屁股(牛式)。吐氣時,在從屁股捲回來、一節節拱背,到讓下巴靠近胸口(貓式)。
  • 每組 10 下。動作時保持核心收緊,避免腰部過度下沉。這個動作能改善僵硬的胸椎。

 

2. 跪姿胸椎伸展

  • 跪姿,膝蓋跟骨盆同寬,雙手在肩膀下。
  • 右手放頸後,手肘帶動胸椎旋轉,左手推地板,到底停 2 秒,換邊重複 5 次,每天 3 組。

 

延伸閱讀

打開「胸椎」讓上肢訓練更有感!還能改善駝背和呼吸

 

3. 肩胛 YTW 運動

趴在床上,前額貼床 (若頸椎不舒服,可以讓頭在床緣外)。手臂向前呈 Y 形,拇指朝上,掌心朝內。想像由肩胛骨出發,帶動手臂朝向天花板,像夾住肩胛中間的筆。過程中不拱背。

 

回到原位,接著外展手臂呈現 T 形,維持拇指朝上。

 

最後,彎曲手肘靠近身體兩邊,形成 W 形,重複動作,每組10下、共三組。若太困難或難以感受,可以先站著進行;若要進階,可以改成趴在瑜珈球上,或從輕重量開始加入阻力。

 

從日常習慣下手,預防駝背再復發

矯正駝背不只是做幾組運動,更需要從生活習慣著手:

  1. 調整姿勢
    保持「耳朵-肩膀-髖關節」呈一直線,很多人只想著不駝背,但忽略頭跟手的位置,其實烏龜頸也是駝背的重要原因!平常可以從鏡子注意,耳朵在肩膀正上方、手肘放身體正側邊,保持脊椎往上長高的感覺。

    延伸閲讀
    「胸鎖乳突肌」緊繃造成脖子側邊痛、烏龜頸,3招自我放鬆

  2. 定時起身活動
    每 30-40 分鐘站起來走動或簡單伸展,減少僵硬。

  3. 調整螢幕高度
    電腦或手機螢幕頂端跟眼睛同高,避免低頭或抬頭過久。用筆電時,可以搭外接鍵盤跟螢幕架。

  4. 核心與背部訓練
    除了前面提到的動作之外,也很推薦加入瑜伽、皮拉提斯、有氧運動等。

  5. 注意心理狀態
    壓力會讓人不自覺含胸或低頭,可以透過冥想或深呼吸放鬆身心。

  6. 定期自我檢查
    對著鏡子檢查肩膀有沒有對稱,或請家人幫忙觀察,及早發現問題。

 

駝背矯正FAQ

1. 戴駝背矯正帶有效嗎?

有不少廣告說透過駝背矯正帶,把肩膀往後拉,就能矯正駝背。然而,矯正帶只能暫時緩解肌肉壓力跟不適,無法真正矯正駝背,長期依賴甚至可能導致肌肉更無力。

 

對我來說,矯正帶要看情況,比如已經變成結構性退化的話,可以考慮戴半天以下,並搭配運動跟調整習慣;如果沒配合物理治療的話,效果還是非常有限。詳情可諮詢物理治療師,確保正確使用。

 

2.  駝背可以靠健身改善嗎?

適當的健身確實有幫助,但不能只練背肌。矯正駝背需要「全面」的訓練計畫,包括:

  • 伸展胸部
    避免胸大肌過緊把肩膀往前拉走。

  • 核心訓練
    穩定脊椎,減少胸椎過度彎曲。 重訓(如硬舉、划船)或瑜伽能改善姿勢性駝背,但要確保動作正確,避免代償或受傷。對於結構性駝背(如Scheuermann氏病),健身效果有限,需搭配醫療介入。總之,單靠練背肌可能不夠全面。

 

3. 駝背除了外觀不好看,還會有其他影響嗎?

駝背不只是顯老顯胖,長期下來對健康有影響:

  • 疼痛
    胸椎過度彎曲可能影響頸椎或腰椎壓迫神經,或導致肩頸痠痛、頭痛或下背痛等。

  • 呼吸與消化功能
    駝背壓縮胸腔,可能影響肺部擴張,導致呼吸短淺;也可能壓迫腹腔,影響消化。

  • 心理影響
    姿勢不良可能降低自信,甚至加劇焦慮。

  • 脊椎退化
    長期駝背增加脊椎關節壓力,可能加速退化性關節炎。 及早改善能預防這些併發症、提升生活品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