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顯示出夢境,仿如反映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但如果常常被惡夢嚇醒,小心,這很有可能是身體出了狀況!
夢到從高空墜落之後被嚇醒,惡夢總讓人冷汗直流,除了心理因素影響,還有很多原因會影響惡夢形成?唯有找到惡夢源頭,根本解決、才能一覺好眠。
現實生活過度焦慮,也會引發做惡夢的頻率,自我檢視一下,是否習慣負面思考、容易緊張、容易有悲觀情緒呢?這種人格特質的族群,也會比較常做一些焦慮的夢,例如:在夢裡被人追趕、趕不上車…等。
另外,有遭受過重大災難、事故,或得過重大疾病…等,也都常容易做惡夢,而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也是造成週期性惡夢的重要原因。
在生病初期,病症發出來的訊號很微弱,人在清醒時比較感覺不出來,但可以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到夜晚作夢時就可能會引發可怕的情境與感受。而睡覺時血糖過低,大腦能量供應不足會影響蛋白質合成,讓快速眼動期(REM)的時間延長,就可能造成多夢或是產生惡夢。
發燒會使體溫偏高,影響大腦在夢境中發生的快速動眼期(REM)的快速活動,進而產生惡夢。而呼吸中止症、嗜睡症...等有關睡眠的疾病也會增加做惡夢的機率。
📌快速動眼期(REM),白天的記憶以及思考會被加工處理,產生夢境重現。
有研究顯示,百憂解…等抗憂鬱藥物,會增加做惡夢的機率,這類藥物會增強睡眠過程中快速眼動期(REM)時間,讓人更容易做惡夢。另外,像是巴比妥類的鎮靜劑和麻醉藥都有副作用,長期服用也可能讓人做惡夢。
研究發現,白天吃越多高脂肪食物,或是睡前吃辣的、口味重的食物,除了容易會影響體溫,也容易消化不良,導致睡眠品質變差的機率提高;其中,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還可能會對夢境產生不好的影響。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很多人覺得酒精可以幫助入眠,睡前會小酌一杯,但其實睡前喝酒反而會讓人淺眠,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時間也會減少,容易導致睡眠中斷或做惡夢。
在懷孕的最後幾周,孕婦的焦慮感可能隨之增加,也會受到孕激素…等因素影響睡眠品質,讓做惡夢變成常有的現象。媽媽可藉由這些夢境來了解,是不是對寶寶即將出生的事實而感到焦慮。
除了上述可以避免做惡夢的原因,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一夜好眠呢?盡量避免自己嚇自己的情況,例如:看鬼片(小編常常因為這樣做惡夢),身心靈放鬆才是最好的入眠的方式唷!
平時想了太多煩惱的事,也會讓做惡夢的比例增加,因此,換個想法,不如在睡前想想開心的事吧!重複將美好的事物記在腦袋裡,就容易夢到這些美好的事物。
房間聞起來香香的很舒服,也能幫助人一夜好眠。薰衣草、洋甘菊、檀香、橙花、佛手柑、快樂鼠尾草、杜松、依蘭...等常見的精油都有安眠效果,可以滴在枕頭的四個角,用香味刺激嗅覺,達到舒緩的作用。
可以在床頭擺紙和筆,起床時記錄下夢境,試著慢慢解讀出夢的意義,看看是不是生活上發生了什麼事,讓你覺得壓力過大或感到焦慮。
進一步去解決那些焦慮的想法,也可以了解自己內心,有哪些意識是你自己不知道的喔!
惡夢雖然可怕,但其實也是大腦給的警示。下次如果做了惡夢,不妨記錄下夢境、起床後,試著了解原因,當然平常也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在睡前放鬆自己的身心靈,帶著愉快的心情入睡,惡夢就會離你遠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那些更多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