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Gym Taiwan Blog

別再和別人比較!學會這3招,一步步擺脫自卑感

作者:擁抱心理諮商所 | 2024/12/20 上午 4:30

我們常常會在無意間把自己和別人做比較,像是看到朋友升職加薪、同學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心裡不禁冒出一個聲音:「為什麼我做不到?」自卑的感覺就像一場陰天,悄悄籠罩在我們的生活裡,讓人不由自主地懷疑自己的價值。究竟要怎麼做,才能避免自己總是陷入與他人比較的困境呢?

 

想擺脫自卑 先擺脫「比較心理」

人們經常用他人的財富、成就與個人特質來與自己比較,看誰比較成功,但最大的困擾是,我們總是拿自己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相比,腦袋中無法移除這些讓人感到自卑挫折的想法

 

首先,我們必須先意識到,「比較」是人的天性,也是促使我們進步的動力之一,但當它過分佔據我們的生活時,比較是沒有盡頭的,永遠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不合理的較勁標準下,永遠會有比輸的時候,那自卑情結也就會形影不離,真正把你鎖住的是自己。

 

強烈的「比較心理」,會使得無論別人怎麼稱讚你,你都會覺得被高估或擔當不起,當你無法給自己肯定時,別人給你再多的讚美,你也無法真心收下。我們不需要無意義的比較,別人表現好,不代表自己比較差,我們最需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自卑背後的原因「習得性無助」

在討論如何降低比較心態和提升自信心之前,這邊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上著名的實驗,1975 年教授 Martin Seligman 和 Steven Maier 透過動物實驗,找了一群狗狗,隨機分成三組放在籠子中。

 

實驗設計:三組狗狗

  1. 第一組
    作為對照組,不施予電擊。

  2. 第二組
    不定時施予電擊,但只要狗狗用鼻子按壓某個面板,就可以停止電擊。

  3. 第三組
    也是不定時施予電擊,但狗狗沒辦法做任何行動去停止電擊。

 

第二階段實驗:電擊籠與障礙物

實驗者將三組狗狗放入另一個籠子中,這個籠子中間有一道低矮的障礙物,將空間分成兩邊:

  1. 一邊通電(會電擊)
  2. 一邊不通電(安全區)

 

只要狗狗跳過障礙物,就能躲到不會被電擊的安全區。

 

結果觀察

  1. 第一組和第二組
    很快發現跳過障礙物就能免遭電擊,主動嘗試並成功脫困。

  2. 第三組
    大多數的狗狗從頭到尾都放棄嘗試跳過障礙物,因此 Seligman 和 Maier 推論第三組的狗狗因為在初步實驗中,意識到自己無論做任何的努力都無法停止電擊,因此儘管到了第二個電擊籠中有可以躲避的地方,也選擇放棄嘗試,也就是「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簡單來說,習得性無助指的就是人們在接連不斷受到挫折之後,情感、認知及行為上就會表現出消極的心理狀態。

 

實驗解析

但大家是否有注意到,第三組狗狗是「大多數」沒有跳過障礙物,仍然有「少數」的狗狗沒有陷入習得無助狀態,而是在環境改變後,也找到了脫困的方法。對此,Seligman認為這個理論回到人的身上,是否能脫困的其中一個關鍵在於這些人「是否曾經克服過挫折」,若有這樣的成功經驗,即使處在無法控制的情境中,也會努力嘗試突破。

 

我們理解到人們面對情境的反應會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而無助、自卑或是覺得自己很糟糕的感受與信念,可能會讓我們出現習得性無助與消極的狀態,但是,透過實驗了解到,我們同時也可以因著「克服挫折」的成功經驗,而有所轉變,儘管遭遇到挫折,也仍會願意嘗試突破。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可以做哪些行動,來增加新的成功經驗,進而達到提升自信心,減少無止盡的比較,並降低自卑感,這邊提供三個技巧給大家:

 

降低自卑感的3個技巧

1. 踏實的培養自己的優勢

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提到,人生的意義感來自於自我實踐(Self-actualization),也就是指實現個人理想,能夠發揮自身潛能的狀態。當你能夠認識自己的潛能,並有效的發揮並創造正向的改變時,自信與成功便會隨之而來,若你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能力、可以做好什麼,就很難說你想要變得有自信。

 

你需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前提是不要用過份不合理的標準,去審視自己的優勢,像是「我英文不錯,但沒有到可以即時翻譯的能力,那就不算優勢」,不需要拿所有各項能力的頂尖標準去審視自己

 

若盤點後,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想充實的能力,那就努力培養成為屬於你的優勢,每個人擅長的東西都不一樣,在培養的過程中,你會看見自己的付出與努力,以及伴隨而來學會且獲得這項能力的成果,持續的累積成功經驗,就會一步一步提升你的自信心。

 

2. 突破自己走出舒適圈

「舒適圈」指的是一個人處在於習慣的環境狀態、行動狀態、想法狀態、人際狀態等,包含你的核心人格、生活方式、交友圈與對自我的想法等,都是因著過去的人生軌跡,慢慢建構出來的。這樣的生活樣態已經成為習慣,可以自動化的應對,但當自卑 也成為你看待自己的習慣模式時,不踏出舒適圈,就很難改變自卑的心態。

 

走出舒適圈對每個人的定義也都不同,不一定是要嘗試刺激、危險或付上代價的事物,像是大筆投資、高空彈跳或辭職創業等,只要對你來說是新的行為模式,或接觸不熟悉的人事物,例如參加一場工作坊、跟以前不會約吃飯的朋友見面、開始閱讀、試著修復與家人的關係或是開始為身材管理作出行動等,只要是一個新的計畫、新的行動都可以算是走出舒適圈。

 

而跨出舒適圈不是只有一步驟,行為的改變是由「一連串各個階段的事件」所組成的連續過程,而不是一個獨立事件,也就是說,改變不是一個瞬間,他需要你邊評估自己的狀態,邊有計畫性一步一步的推進。

 

這邊提供一個建議,將你的計畫切割成一個一個具體且可以實踐的小目標,舉例來說,我想泳渡日月潭,我需要計畫找教練學游泳、從踢水、滑手、自由式、蛙式等開始學,然後訓練自己的體能,找人組隊報名活動,並做預備泳渡的功課、買裝備等,全部化作具體可實踐的步驟,並安排時程。記住,我們制定目標不是為了讓自己達不到而挫折的,是為了讓自己可以離最終目標更靠近。


3. 認真肯定和欣賞自己的美好

我們一生當中,總會遇到別人的品頭論足、各種評論,別人怎麼說我們無法控制,但如何看待這些評價,是我們的「選擇」,且成功和幸福的定義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同,不需過分的陷落在某一個制式化的標準。

 

在我們一直向前邁進的同時,別忘了回頭看看自己在這路上,進步了多少、克服了哪些困境,是多麽不容易地走過。近年來,正向心理學是心理學發展的新趨勢,主要在探究人要如何活的正面跟積極。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我們的「心態」,它就像是我們看待世界的一個鏡片,影響了我們所看到的事物和感受,進而影響了我們的判斷以及後續行為,行為又影響了後果,而後果則決定了我們的未來,若你想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就要付出行動,練習開始欣賞自己的美好,可以從細數自己的優點開始。

 

延伸閱讀

總是懷疑自己不夠好?其實是「冒牌者症候群」在作祟!

我有自律神經失調嗎?1分鐘自我檢測+5方法改善

 

如何學會欣賞自己?

每個人有自己喜歡的方式與做法,以下舉幾個例子給讀著參考。

1. 每晚紀錄值得讚美自己的三件事

舉例來說,我曾有一位朋友,嘗試練習每晚紀錄當天值得感恩或讚美自己的三件事,持續了幾個周後,他漸漸發現自己的生活,好像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以前的自己從來沒有仔細留心這些日常的美好,也因著自己狀態的改變,原本認為自己很糟糕的自卑感,也隨之獲得了鬆動。

 

2. 找朋友談談

透過朋友的肯定與讚美,幫助找到自己的亮點!

 

3. 運動

有些人喜歡運動時候努力揮灑汗水的自己,在這個時刻特別有自我效能感。

 

4. 用照片記錄生活

有些人喜歡用照片紀錄自己完成某事當下有成就感的時刻。

 

不管是哪種方法,找到屬於你自己喜歡且能持久執行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儘管每次紀錄的當下,仍可能會跳出自卑的聲音和感受,也沒有關係,不壓抑自己的情緒,純粹觀察到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與感受,但試著別被它完全掌控,繼續著手肯定自己的方法,在這當中會慢慢找到兩者共存的平衡狀態。

 

不論是培養優勢、踏出舒適圈嘗試新事物,或是肯定欣賞自己,這三件事情並沒有那麼快有成效,要把原本「只看見自己缺點」的濾鏡更換成「看得見自己已經做得很棒」的濾鏡,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幾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每次的嘗試與肯定都會帶來新的想法與感受,正是這些推著你繼續前進,讓自卑變成墊腳石,而非絆腳石。

 

我相信健康的自卑感,是「接納」與「超越」保持動態平衡且同時並進,接納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都是有價值時,你也才能開始接納自己而「超越」,並不是超越別人,而是超越自己,以別人為基準點的追求不會有盡頭,重要的是,更靠近對自己來說有意義的事物,且真實的喜歡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與自信。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本文轉載自 擁抱心理諮商所 網站

擁抱心理諮商所: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延伸閱讀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什麼?愛上加害者需要治療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