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Gym Taiwan Blog

AI心理諮商安全嗎?找AI談心的風險、做法一次看

作者:擁抱心理諮商所 | 2025/4/16 上午 4:30

隨著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越來越普及,有人將它們當作情緒出口,甚至使用AI心理諮商。但 AI 真的能理解情緒、提供安慰嗎?這樣的互動是否安全?我們享受 AI 帶來的便利,卻未必理解其中潛藏的風險。

 

AI 心理諮詢使用須知

這段時間在講座與工作場合中,常聽到民眾分享自己會和 AI 聊天談心,獲得即時陪伴支持。然而,這種新興的心理服務形式對多數人而言仍相當陌生。

 

目前,我們尚無法全面預測過度依賴 AI 心理陪伴所可能帶來的風險。但從過去網路成癮與沉迷的治療經驗來看,任何事物的濫用都可能伴隨代價。

 

現階段,社會普遍仍將 AI 視為輔助工具,其功能不宜取代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連結與心理支持。

 

找 AI 談心沒問題,但要遵守5原則

一. 認識AI 的角色與限制

<原則>

AI 是輔助工具,不是心理師,也不是真朋友。

 

<具體做法>

  1. 使用前先提醒自己:「AI 沒有感情,它的建議只是文字預測結果。」
  2. 詢問 AI 時加上「請以非專業建議的方式提供建議」。
  3. 若覺得 AI 的話語過於肯定或判斷性太強,停下來自問:「這是我真正的感受嗎?」

 

二. 保護自己的情緒安全

<原則>

你永遠可以中止、不回應、或選擇離開對話。

<具體做法>

對話過程中,若出現以下狀況可暫停對話:

  1. 心情變得更沉重
  2. 感覺被誤解
  3. 出現身體壓力反應(胸悶、頭痛、煩躁)

 

對話後,給自己 5 分鐘安靜時間,覺察:「這段對話帶來了什麼感受?」

 

延伸閱讀

總是懷疑自己不夠好?其實是「冒牌者症候群」在作祟!

我有自律神經失調嗎?1分鐘自我檢測+5方法改善

 

三. 設立對話邊界

<原則>

你有權決定聊什麼、聊到哪裡、什麼時候不聊。

 

<具體做法>

  1. 在對話開頭,清楚說出需求: 「我今天只想聊聊最近壓力的感覺,不想分析太深。」
  2. 遇到不想回答的提問,直接輸入: 「這部分我現在不想談,謝謝。」
  3. 若 AI 的語氣讓你不舒服,可以輸入: 「請改用較溫和的方式回應。」


四. 保護個人隱私與資料

<原則>

不要透露敏感資訊,避免被誤用或識別。

 

<具體做法>

  1. 使用匿名帳號與平台互動。
  2. 不輸入真實姓名、電話、住址、身分證字號等資訊。
  3. 不談特定第三人(如家人姓名、住址、個資),避免牽涉他人隱私。
  4. 若對平台的資料政策不確定,選擇簡短回應或改用紙筆自我反思。

 

五. 善用 AI 的優點,避免過度依賴

<原則>

AI 是你的思考陪伴者,不是決策者或情緒寄託。

 

<具體做法>

  1. 將 AI 作為「提問的鏡子」來使用,例如: 「請幫我從不同角度問出這個情緒背後的意義。」
  2. 每週與 AI 互動不超過 1 小時,避免沉迷或過度依附。
  3. 對重要情緒議題,與朋友、心理師、人類支持者進行實際對話。
  4. 可搭配書寫、畫畫、靜坐、運動等方式整合對話帶來的啟發。

 

與AI談心雖能幫助抒發情緒,但不能取代專業心理諮商。懂得正確使用、設定界限,才能在科技陪伴中保護自己的安全。

 

💌本文轉載自 擁抱心理諮商所 網站

擁抱心理諮商所: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