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越來越普及,有人將它們當作情緒出口,甚至使用AI心理諮商。但 AI 真的能理解情緒、提供安慰嗎?這樣的互動是否安全?我們享受 AI 帶來的便利,卻未必理解其中潛藏的風險。
這段時間在講座與工作場合中,常聽到民眾分享自己會和 AI 聊天談心,獲得即時陪伴支持。然而,這種新興的心理服務形式對多數人而言仍相當陌生。
目前,我們尚無法全面預測過度依賴 AI 心理陪伴所可能帶來的風險。但從過去網路成癮與沉迷的治療經驗來看,任何事物的濫用都可能伴隨代價。
現階段,社會普遍仍將 AI 視為輔助工具,其功能不宜取代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連結與心理支持。
<原則>
AI 是輔助工具,不是心理師,也不是真朋友。
<具體做法>
<原則>
你永遠可以中止、不回應、或選擇離開對話。
<具體做法>
對話過程中,若出現以下狀況可暫停對話:
對話後,給自己 5 分鐘安靜時間,覺察:「這段對話帶來了什麼感受?」
延伸閱讀
<原則>
你有權決定聊什麼、聊到哪裡、什麼時候不聊。
<具體做法>
<原則>
不要透露敏感資訊,避免被誤用或識別。
<具體做法>
<原則>
AI 是你的思考陪伴者,不是決策者或情緒寄託。
<具體做法>
與AI談心雖能幫助抒發情緒,但不能取代專業心理諮商。懂得正確使用、設定界限,才能在科技陪伴中保護自己的安全。
💌本文轉載自 擁抱心理諮商所 網站
擁抱心理諮商所: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