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Gym Taiwan Blog

經期總是腰酸背痛嗎?月經來腰酸原因和6個緩解方法一次看

作者:Women's Health | 2024/5/6 上午 6:39

女孩們,是不是覺得每當經期來臨時都非常痛苦呢?不僅心情容易鬱鬱寡歡,身體也會有明顯的變化,頭痛、肚子痛、腰痛背痛都是常見的。今天就要來解析月經來腰酸原因,以及 5 個緩解方法!

 

據說 40 - 50% 的女性在月經期間會出現腰痛的情況,密西根州立大學人文科學學院婦產科和生殖生物學教授史黛西·米斯瑪博士表示,實際數字可能要高得多。如果你每次月經期間都可能出現腰痛,也可能與生殖問題(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有關,這時候請諮詢婦產科醫生。

 

讓我們往下看看月經來腰酸原因和治療方法。

 

2 大月經來腰酸原因

  1. 機能性月經困難症
    根據米斯瑪博士的說法,生理期間腰痛通常發生在生理的第 1 至第 6 天,這種腰痛是由機能性月經困難症(指伴隨生理的腹痛和骨盤痛)引起的,80%以上的女性在生理期間會經歷這樣的症狀。

    婦產科醫學博士、健康水療中心 Ocean Oasis Day Spa 創辦人莉莎·馬斯特森博士表示,由機能性月經困難症引起的腰痛通常與前列腺素的平衡變化有關,這是一種在生理期間使子宮內膜剝落、導致子宮收縮的荷爾蒙。而這種子宮收縮的也壓力可能會引起骨盤痛和腰痛,輕微的情況可以使用非處方止痛藥緩解,但嚴重起來有可能會使日常生活變得困難。

    延伸閱讀
    為什麼經痛好不了? 因為要做到這3件事太難了!

  2. 繼發性月經困難症
    繼發性月經困難症指的是由生殖功能疾病引起的生理期腰痛,較常見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馬斯特森博士解釋道:「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轉移到子宮外,在子宮周圍或是卵巢上形成囊腫。當子宮內膜組織轉移到骨盆內時,就可能引起骨盆疼痛和腰痛。」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人即使生理結束後仍然可能持續感到疼痛,此外,子宮內膜在子宮肌內增生的子宮腺肌症也可能加劇骨盆和腰的疼痛。


    另外,引起骨盆周圍慢性炎症或疼痛的疾病也可能導致腰痛,例如,輸卵管感染或卵巢膿腫。馬斯特森博士補充,骨盆內液體積聚和骨盆內炎性疾病等感染也可能使生理期間的腰痛加劇。

    在子宮內生長的良性腫瘤子宮肌瘤也是腰痛和腹痛的常見原因。最後,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COS)患者的生理期疼痛通常也會較嚴重,若經血積聚,也會引起子宮內和背部的疼痛。

 

月經還沒來就腰痛?

在生理期到來之前就出現腰痛的情況比較少見,經前症候群(PMS)的症狀包括乳房疼痛、腹部脹痛、煩躁、頭痛等,這些症狀會進一步發展為經前不悅症(PMDD),可能產生腹痛和腰痛等身體疼痛。

然而,經前不悅症其實更多地會影響你的心理健康,引起嚴重的抑鬱、情緒波動、感覺混亂等。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月經來腰酸 6 方法緩解

  1. 接受治療
    如果你的機能性月經困難症是由於生理期開始時前列腺素增加所引起,服用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可以減輕症狀;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多囊性卵巢綜合症所引起的問題(或者平時月經量較多),可以服用口服避孕藥或接受孕酮(黃體激素)注射以減少月經量。

    米斯瑪博士提到,理療、整骨療法、按摩、針灸治療等對中度腰痛可能有緩解效果,但若疼痛感較重且會慢性影響日常生活,則建議諮詢婦科骨盤疼痛專家。

    手術治療是對於繼發性月經困難症的最後手段,手術的選擇包括摘除子宮肌瘤的肌瘤切除術、摘除子宮內膜、強制停止月經的內膜切離術,以及摘除整個子宮的子宮切除術等。

  2. 試熱敷和冷敷療法
    泡熱水澡或放熱敷墊在腰部都對緩解疼痛有效,另外,冷熱敷交替也可以使肌肉放鬆。


  3. 瑜伽或皮拉提斯
    透過瑜伽或皮拉提斯來穩定核心可以減輕一般的經痛,研究顯示,瑜伽對慢性腰痛同樣有效,就像物理治療一樣。

    延伸閱讀
    筋膜放鬆懶人包,13個動作從頭到腳都放鬆

  4. 改變飲食習慣
    攝取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均衡飲食都對身體有益,高蛋白質、低糖飲食也能減緩生理期間的盆腔疼痛和腰痛的發生。值得注意的是,酒精會加重炎症,建議減少飲酒量。

  5. 選擇合適的衛生用品
    正在使用的生理用品可能與腰痛有關。如果月經量較多,使用較大的棉條是沒問題的,但對於月經量較少的人來說,較大的棉條如果膨脹過大,可能會加重盆腔疼痛和腰痛,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尺寸。

  6. 戒煙
    吸煙會增加慢性疼痛的風險,並不會對生理期間的情緒有益。

 

延伸閱讀

經痛怎麼舒緩?這6種食物先不要吃!

女孩必看!四招瑜伽保養子宮、卵巢改善體寒

【WH女生私密聊】告訴你「月經來前兆」以及改善方法

 

💌本文轉載自 Women's Health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