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跑步後腰部酸痛,久站久坐後感覺腰部緊繃,甚至連深蹲時都覺得身體歪一邊?這些不適很可能與一個藏在你腰部深處的「幕後黑手」有關——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 QL)。無數人因為腰方肌緊繃而承受腰痛之苦,但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舒緩技巧跟日常調整,就能輕鬆告別這些不適!
腰方肌的位置
想像你的腰像一座穩固的橋,腰方肌就是這座橋的深層支柱。它在腹部後側,靠近脊椎兩側,是一塊深層、扁平的肌肉。具體來說,腰方肌從骨盆後側的髂骨開始,向上連接到第 12 根肋骨以及腰椎第一到第四節的橫突,外觀像一個長方形,藏在腰大肌(Psoas Major)外側與豎脊肌(Erector Spinae)後方,受到胸腰筋膜的包覆。
腰方肌主要功能
- 穩定脊柱與骨盆
當你站立、走路或做重訓時,腰方肌與對側的臀中肌、臀小肌合作,確保骨盆不歪斜,維持身體的穩定。兩側腰方肌一起收縮時,還能穩定腰椎和骶髂關節,讓你在搬重物時不至於閃到腰。
- 側彎與伸展脊椎
單側腰方肌收縮能讓你的身體向同側彎曲(像是側身撿東西),雙側收縮則幫助脊椎伸展,維持站姿的挺拔。
- 輔助呼吸
腰方肌能穩定第12根肋骨,幫助你在吸氣和呼氣時保持胸廓穩定,特別是在深呼吸或運動時。
- 協助骨盆動作
它跟髂腰肌、腹橫肌等核心肌群協作,參與骨盆的側傾與旋轉,讓你走路、跑步更順暢。
簡單來說,腰方肌就像你身體的穩定器,讓你站得穩、動得順。但當它過度緊繃或受傷時,就會讓你感到疼痛,影響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翹臀怎麼練?6個臀部肌肉訓練+3個激活動作一次搞懂
腰方肌緊繃會怎樣?
當腰方肌過度緊繃或出現激痛點(Trigger Point),不但會有肌肉本身的不舒服,還會拖累周邊的肌肉和關節,帶來一連串問題。以下是腰方肌緊繃的常見症狀與影響:
1. 深層的腰痠背痛
腰方肌緊繃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深層腰痛,這種痛感通常位於腰部側邊,靠近骨盆上方。這種疼痛可能在久坐、久站或運動後加劇,尤其是在跑步或搬重物後更明顯。
2. 疼痛延伸到臀部與下肢
腰方肌的激痛點可能會引發牽連痛,讓疼痛沿著骶髂關節向下放射到臀部,甚至到達下腹部、腹股溝或股骨大轉子(大腿外側)。例如,你可能會覺得臀部或大腿外側痠痛,甚至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疼痛加重,讓你以為是坐骨神經痛。
3. 深蹲或重訓時歪一邊
你有沒有試過深蹲時,總覺得身體歪向一邊,或是骨盆高低不平?這可能是因為一側的腰方肌過緊或過弱,導致骨盆不穩定。如果對側的臀中肌無力,腰方肌會代償性地過度收縮,進一步加劇不平衡,久而久之可能引發骨盆側傾或脊柱側彎。
4. 重訓後腰痠
許多健身愛好者在重訓(如硬舉、深蹲)後感到腰部酸痛,也可能跟腰方肌過度使用有關。當腰方肌、腹橫肌等核心肌群沒辦法有效協同工作,腰方肌可能會承擔過多負荷,導致緊繃或損傷。
5. 其他潛在問題
長期腰方肌緊繃可能導致以下問題:
- 動作不良
例如脊柱側彎或骨盆前傾,使腰痛慢性化。
- 活動受限
彎腰、轉身或抬腿時感到僵硬或疼痛。
- 慢性腰痛
若不處理,可能演變成慢性腰背肌筋膜炎,影響生活品質。
不過要注意的是,腰痠、大腿疼痛的原因還有很多,務必諮詢醫療人員,釐清實際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腰方肌舒緩技巧:按摩球 + 伸展
要舒緩腰方肌的緊繃,可以用按摩和伸展改善。以下技巧簡單易學,適合在家操作,但記得動作要輕柔,避免過度用力造成傷害。
按摩球放鬆
- 把手放在腰部正後方,摸到脊椎的骨突(像一節節小山丘),再往外側移動,經過豎脊肌的隆起,來到一個較平坦交界處——這就是腰方肌。
- 把按摩球放在腰方肌的位置,確保球不會直接壓在脊椎或骨頭上。輕輕按壓,找到痠痛點,但不應有尖銳的疼痛。
- 保持壓力約 30 秒至 1 分鐘,深呼吸,讓肌肉逐漸放鬆,也可以抬起同側大腿,延展腰方肌。疼痛程度應控制在可忍受的痠痛,約 4-6 分。
- 緩慢上下或左右滾動按摩球,來回 1-2 公分,針對緊繃區域進行放鬆,每個點滾動 10 下。如果感到劇痛或不適,要立刻停止、調整位置。
腰方肌伸展
- 坐在椅子上,腳踩地面,左手抱在頭後。
- 腹部輕收穩定骨盆,身體往右側彎、手往右地板延伸,感覺左腰有拉伸感。停 15-30 秒,深呼吸,一邊做 2-3 次。
- 也可以配合做「貓牛式」(Cat-Cow)等脊椎活動度訓練,進一步放鬆腰方肌跟周邊肌肉。
調整日常習慣,避免腰痛再復發
按摩和伸展雖然能暫時舒緩腰方肌緊繃,但要告別腰痛,生活習慣非常重要:
1. 避免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
- 站姿
很多人站著喜歡把膝蓋卡死、屁股往前推,出現懶人站姿(Sway Back)。平常注意讓膝蓋微彎 2 度即可,也可以從側邊照鏡子,讓骨盆的中間點在腳踝正上方。
- 坐姿
保持體重正正落在坐骨上而不是腰椎,也避免長時間駝背或翹腳。最好的方式是每 30-40 分鐘起來活動。
- 睡姿
避免拳頭一壓下去就明顯凹陷的軟床,側睡時可在膝蓋間夾枕頭,保持腰不會太過彎曲或往一邊扭轉。
延伸閱讀
腰痛下背痛按摩無效,可能是「下交叉症候群」|檢測方式及改善方法
打開「胸椎」讓上肢訓練更有感!還能改善駝背和呼吸
2. 維持腰椎骨盆健康
平常睡前或起床,可以參考以下運動,維持腰椎骨盆的健康:
- 骨盆時鐘運動(Pelvic clock)
平躺,雙膝彎曲,雙膝和臀部同寬。緩慢讓骨盆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
- 死蟲式(Dead Bug)
平躺,雙膝彎曲,雙膝和臀部同寬,腳尖離地、大腿小腿呈 90 度。雙手指向天花板、跟身體垂直。保持腰部在中立位(只有一兩公分的腰自然曲線、不過度拱起)。慢慢伸直右腿,朝地板放低,同時將左臂伸直向後。保持背部貼地,避免脊椎過度彎曲。
3. 避免不良動作模式
- 彎腰撿物
往下提重物時,應以髖關節為軸心,用腿的力量拿起,避免過度彎腰。
- 重訓注意
進行深蹲或硬舉時,確保核心收緊,骨盆中立,避免腰部過度代償。
- 減少重複性動作
避免一直側彎或扭腰,像是長時間用單邊扛重物。
4. 定期運動跟放鬆
缺乏運動也會讓腰方肌緊繃。建議每週做 2 到 3 次喜歡的運動(有氧、皮拉提斯、肌力訓練等),且務必配合伸展放鬆,保持肌肉柔軟度。
5. 壓力管理
壓力也可能導致肌肉下意識緊張,加劇腰方肌緊繃。壓力大的話,可以嘗試深呼吸、冥想或散步等,或尋求心理諮商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