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Gym Taiwan Blog

吃太飽怎麼辦?營養師教你5個舒緩小技巧

作者:徐佳靖營養師 | 2025/10/27 上午 4:30

吃太飽不僅讓消化系統辛苦運作,長期下來還可能導致血糖控制不良、胰島素阻抗增加,甚至提升代謝症候群、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風險。營養師整理了 5 個簡單實用的舒緩技巧,幫助你在不舒服的時候回復平衡,也提醒大家適度節制,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

 

大家一定有吃太飽的經驗,其實「不小心吃太飽」的原因很多,通常脫離不了以下幾種狀況:

 

為什麼常常會不小心吃太飽

1. 吃太快

我們的胃和腦袋傳遞「飽足訊號」是需要時間!通常需要約 20 分鐘。如果吃太快 10 分鐘就解決一餐,大腦還來不及反應,胃可能已經被撐大了,等神經訊號傳到的時候,往往都已經過飽。

 

2. 壓力與情緒

有時候壓力大、心情不好時,會透過「吃」來尋求舒緩情緒,容易暴飲暴食,也容易吃下紅燈食物,當下覺得吃完滿足,吃完後又覺得後悔,因此陷入負循環中。

 

3. 份量失控

喜歡當「行動廚餘機」,惜食的習慣,喜歡將餐桌上的食物清空,當餐桌食物份量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容易進食過量。

 

4. 美食當前

遇到特別愛吃的或是難得的大餐,像是自助餐、火鍋、節日聚餐,就容易一不小心就吃太飽。

 

吃太飽怎麼辦?5 個方法補救

如果不小心吃太飽了,以下這5個方法能幫助你快速舒緩不適:

1. 散步 15 分鐘

吃飽後不要馬上坐下或躺平!出門散步 15 分鐘,輕度活動能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2. 助消化的飲品

 白開水、薄荷茶、薑茶,溫水能稀釋胃酸濃度,幫助食物分解,薄荷和薑都有助於腸胃道放鬆和消化。


※適量的喝水不會干擾消化液或影響消化,因為身體會自動維持為濃度,適量喝水反而可以幫助食物蠕動消化。

 

3. 按摩

注意,需要輕輕的,否則適得其反。

 

吃飽後休息一小時後,躺下或坐著用手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腹部,順時針按摩是順著腸道方向,有助於氣體排出和食物移動。


4. 下一餐請調整

下一餐請讓腸胃休息一下!選擇低油的飲食,如蒸煮的蔬菜和少量瘦肉與適量的全榖雜糧,需避開油膩、辛辣、高糖或高纖維的食物,減少腸胃負擔,讓胃有時間恢復消化能力。

 

5. 隔天務必水分補充足、減少份量

隔天務必要多喝水,水份幫助代謝與恢復,並將三餐的份量稍微減少 1/3,吃到剛好八分飽就好,減少份量則是給予腸胃最直接的休息。

長期常吃太飽會有什麼健康風險?

偶爾一次吃太飽尚可接受,但如果經常性地「撐大」你的胃,長期下來對健康影響可不小:

1. 消化系統負擔重

長期過度進食會讓消化器官處於高壓工作狀態,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影響消化酵素的分泌。

 

2. 大腦反應遲鈍

吃太飽會讓血液集中到腸胃幫助消化,大腦的供氧量相對減少,也會覺得飯後容易昏沉、想睡,進而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

 

3. 變胖與慢性病

吃得太飽通常代表攝取過多熱量,容易導致肥胖,進而提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風險。

 

我們要送會員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養成好習慣:8分飽才最剛好?

「八分飽」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請記住以下感覺:這是最舒服的狀態,胃已經有飽足感,但還沒有覺得撐,且覺得「有吃飽了」,但如果再多吃幾口,也不會感到有負擔,飯後活動或工作也不會感到不適。

 

如何養成「八分飽」的好習慣?

  1. 吃飯時間拉長至 20-30 分鐘
    提醒自己細嚼慢嚥,每口食物咀嚼 20 下再吞。

  2. 先吃菜、再吃肉、後吃飯
    改變進食順序,先攝取熱量低、體積大的蔬菜類,再攝取豆魚蛋肉類食物,最後再吃全榖雜糧類,有助於延緩血糖上升並增加飽足感。

  3. 使用小盤子
    利用視覺錯覺,使用較小的碗盤,即使份量一樣,視覺上看起來也比較多。

  4. 專心吃飯,遠離手機/電視
    分心會讓你忽略飽足感的信號,不知不覺就吃多了,專注於品嚐眼前食物吧!

 

從今天開始,嘗試「八分飽」的新生活,讓你的腸胃更輕鬆、身體更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