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積水,也被稱為膝關節積液,是膝關節內部積聚過多液體的現象。當膝蓋出現這種問題時,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更可能隱藏著潛在的健康風險。以下為你帶來一篇完整解說,全面了解膝蓋積水的成因、症狀、治療方式以及如何預防。
膝蓋內部有一種黃色透明的液體,稱為關節液。正常情況下,關節液會以一定的速度生成跟吸收,維持膝關節的潤滑和健康。然而,當生成速度遠超過吸收速度時,就會導致液體積聚,也就是膝蓋積水。常見原因包括:
骨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膝蓋積水的主要元兇。這些慢性疾病會引起關節內部的發炎,導致液體分泌過多。
像韌帶撕裂、半月板損傷或骨折等膝蓋受傷,可能會引發關節內部的出血和積液。
細菌感染會導致膝關節發炎,進一步引起積水。
當尿酸結晶堆積在膝關節內部時,會引發劇烈的關節炎症,伴隨積水。
包括滑膜炎、腫瘤等疾病,也可能成為膝蓋積水的元兇。
膝蓋積水的成因很多,常需要仔細檢查來確定具體原因。有時,醫生會將抽取的關節液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來了解可能病因。
延伸閱讀
膝蓋積水的症狀不但很多種,還因人而異。以下是常見的表現:
膝蓋明顯腫脹,皮膚變得緊繃且光滑,甚至左右膝蓋大小明顯不同。
疼痛強度可能隨活動量增加而變明顯。
膝蓋不容易彎曲或伸直,走路、上下樓梯甚至蹲下都變困難。
長時間不動,比如坐久或早上\起床時,膝蓋會特別僵硬。
積水嚴重時,膝蓋可能會出現局部發紅、發熱及壓痛等發炎反應。
常聽到的描述有:「上下樓梯不方便」「蹲不下去」或「膝蓋撞到後一直不好」。這些症狀提醒我們,不但要注意積水的存在,也要留意可能的潛在問題。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膝蓋積水的治療方式取決於積水的原因和嚴重程度。以下列出常見的治療方法:
這部分由醫師評估,當積水量較大(>10cc)時,可能會建議抽取積水,幫助減輕腫脹與壓力,並視情況把液體送到實驗室分析病因。
物理治療運動能增強膝蓋周圍肌肉力量,改善關節穩定性,是改善膝蓋積水的重要環節。以下介紹一些運動,幫助膝蓋恢復健康:
側躺,雙腳併攏,維持著骨盆朝正前方不歪斜,膝蓋打開做像蚌殼打開的動作,打開的幅度不需要很多,重點是維持屁股穩定。一開始不一定要加阻力、做正確為主,熟悉後再開始加入彈力帶。
背靠牆,雙腳與肩同寬,慢慢下蹲至膝蓋彎曲,先從蹲到 30 度開始,停留 5 秒後站起。接著循序漸進到 60 度、90 度。
雙腳站立於平坦地面,輕微彎曲膝蓋,嘗試單腳站立 10 秒。如果可以,腳下墊枕頭或毛巾等不平穩的物品,增加難度。
當積水反覆發作或病因嚴重時,可能需要關節鏡手術或其他修復手術。
輕微的積水有時會自行消退,但若伴隨疼痛或反覆發作,應立即就醫。
可選擇低衝擊運動來保持活動性,維持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度。如果真的要做跑步、跳躍等高衝擊運動,可先用貼紮、護具協助膝蓋穩定。
延伸閱讀
通常抽積水不會有明顯後遺症,但如果沒解決根本原因,可能會反覆積水。
如果你或身邊有人出現膝蓋積水的情況,請及時就醫,接受適合的治療。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