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感到全身無力、腰膝酸軟、呼吸短促、動不動就出汗呢?這些可能都是氣虛的症狀哦!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探討氣虛的原因、症狀,以及中醫治療、飲食習慣和日常運動的重要性。
中醫所說的氣,是指人體最基本的物質或能量,由腎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穀之氣(即消化系統吸收的營養精微物質)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人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講就是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
氣虛,是指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氣虛證是一種多發症狀合併的結果,通常是由於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愈、手術後及疲勞過度所造成。
氣虛的症狀有很多,例如: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汗出多、語聲低微等。其中包括了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
傳統中醫在臨床上,又將氣虛證的證型分成:肺氣虛、腎氣虛、脾氣虛、心氣虛,症狀與調理方法分別如下。
對於氣虛者的飲食宜忌,宜吃具有補氣作用、性平味甘或甘溫的食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此外,氣虛者還宜食用玉米、番薯、南瓜、白扁豆、黃豆、牛肚、烏骨雞、鵝肉、魷魚、章魚、胡蘿蔔、豆腐、豆漿、馬鈴薯、香菇、草菇、蜂王漿、紅糖、白木耳、白朮、甘草等食材。
忌吃破氣耗氣之物,忌吃生冷性涼、油膩厚味、辛辣食物。
氣虛證的患者,常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無力感、氣短、多汗等症狀,養成好的運動習慣是可以漸漸改善氣虛證患者的體質的。其中,心肺氣虛的患者,容易心悸、呼吸喘;脾氣虛的患者,容易食慾不振、肌肉量減少;腎氣虛的患者,容易疲倦感、性功能障礙。規律的運動,可以帶來很多其他的好處,像是:減重、改善失眠、護膚、增加「性」福。對於氣虛證的患者,養成日常運動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維持平常的運動習慣,對於氣虛證的患者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週應至少進行 75 分鐘的高等強度運動,或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每次運動至少 10 分鐘。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氣虛證的患者,由於身體較為虛弱,建議可以先從中等強度的運動開始,如快走、滑步機(又稱為橢圓機)、太極拳等。
上述的運動建議,可以每天20分鐘,搭配不同的運動菜單,增加運動的多樣性,像是「跑步機 — 滑步機 — 太極拳」這樣每天安排不同的運動,會更容易養成運動的習慣,讓我們樂在運動、樂在養生,一起來改善氣虛證的體質。
💌本文作者:黃室澧中醫師
延伸閱讀
月經沒來怎麼讓他來?中醫師:經期不順常見原因有8個
消化不良、排便不成形可能是「身體溼氣重」,中醫師教改善方式
原文出自World Gym官網:氣虛怎麼改善?中醫師:食療效果有限,日常運動不可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