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常被稱為「東洋人參」,不只是在日本料理中常見,在台灣也越來越受歡迎!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種營養素,對於幫助腸道蠕動、排毒養生都有好處。不過,牛蒡雖然營養滿分,但吃法和份量卻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牛蒡中醫藥物典籍《本草綱目》記載,牛蒡「性涼、味甘無毒,通十二經脈、除五臟惡氣,久服輕身耐老」告訴我們,牛蒡能清除體內的廢物,還有抗老功能。
除了藥物典籍之外,許多醫家或傳世驗方醫書中對牛蒡功效應用也多有提及,例如:《太平聖惠方》記載「時氣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能飲食︰用牛蒡根搗汁,服一小盞,效。」;《普濟方》小兒咽腫︰牛蒡根搗汁,細咽之。
由上述的典籍條文可得知,牛蒡對於清熱消腫、健脾開胃有良好功效,而且藥性溫和、方便取得,小兒也可使用,因此牛蒡不僅可以入藥,日常飲食中更能做為食材加入藥膳中。
延伸閱讀
健康老化「這樣做」,讓年齡只是一個數字
樂齡運動不難!「椅子舞」幫助長輩維持行動力
牛蒡的地下根身埋土中,為食用部位。古稱「牛房」即為牛的尾巴,可能與牛蒡褐色細長的模樣有關,台灣是在日據時代由日本人引入牛蒡至屏東歸來栽培。
牛蒡營養價值高,富含菊糖、纖維素、蛋白質、鈣、磷、鐵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其中胡蘿蔔素含量比胡蘿蔔高 150 倍,蛋白質和鈣的含量為根莖類之首,並富含人體必需的各種胺基酸,且含量較高,尤其是具有特殊藥理作用的胺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腦作用的天門冬氨酸占總胺基酸的 25%-28%,精氨酸占 18%-20%,且含有 Ca、Mg、Fe、 Mn、 Zn 等人體必需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以下歸類出牛蒡的五大功效:
菊糖能有效控制膽固醇水平,它可提升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同時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進一步促進新陳代謝和排泄。穩定的膽固醇水平有助預防動脈硬化,有效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牛蒡含有豐富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是紅蘿蔔的四倍,對腸胃健康有益。水溶性纖維可充當腸道益生菌的養分,幫助消化和吸收營養。
非水溶性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有助排泄,對緩解便秘非常有效,此外,牛蒡含有的非水溶性纖維木質素可吸附腸道內的致癌物,保持消化系統健康和預防患上大腸癌。
牛蒡含有菊糖,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可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使餐後血糖不會飆升,促進健康的血糖水平,對糖尿病患者有幫助。
牛蒡含有多酚,能結合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E發揮抗氧化的作用,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達到抗癌的效果。
牛蒡除了有抗氧化、消除黑斑的作用外,牛蒡裡的菊苣纖維可以促進我們代謝率上升,幫助減重。
牛蒡屬於涼性食物,纖維素含量豐富,而且富含鉀、磷、鈣等礦物質離子,以下幾類人群應謹慎食用或避免:
容易腹瀉或消化功能不佳者應避大量攝取牛蒡,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腹脹、腹瀉,建議應煮熟後食用並酌量攝取。
例如糖尿病併發腎衰竭,雖然牛蒡有助於控制血糖穩定,但是牛蒡富含鉀和磷,過量攝取會加重腎臟負擔,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避免過量食用牛蒡本身或是牛蒡相關料理。
牛蒡性寒,可能影響荷爾蒙平衡,建議諮詢醫師後再食用。
若對牛蒡或含有牛蒡的產品過敏,應避免食用。
食用前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以免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接下來介紹幾道牛蒡料理,好吃簡單又養生。
<材料>(2人份)
豬梅花排一斤,牛蒡一條,枸杞適量,薑1塊,鹽適量。
<料理方式>
<材料>(6人份)
牛蒡 一長條,紅蘿蔔半條 (約180克),黑芝麻 (白芝麻亦可) 2 小匙,紅辣椒 (可省略) 少許,麻油 2 小匙,醬油 3 大匙,糖 2 大匙。
<料理方式>
<材料>(6人份)
雞肉 50 克,香菇 5 朵,金平牛蒡絲 2/3 碗(參考上一道料理作法),醬油 1 大匙,米酒 1 大匙,鹽 3/4 小匙,米 2 杯。
<料理方式>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牛蒡是一個營養素含量豐富且容易取得的食材,但在實用上除了之前提到的禁忌之外,仍有些食物和牛蒡的搭配組合需要注意喔!
例如:牛蒡應避免與高蛋白食物、寒涼性食物、辛辣食物一同食用,因為牛蒡性味偏寒,與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同食可能影響消化,當然適量食用是可以的;與寒涼食物結合,例如:柿子、豆腐、牛奶等,恐刺激腸胃;辛辣食物可能降低牛蒡的藥效。
此外,牛蒡中的草酸可能影響鈣質吸收,因此避免與含鈣食物(如豆腐、乳製品)同時食用。
在調理牛蒡時加入一些溫性食材,例如:紅棗、枸杞,能中和牛蒡的涼性,減少食用過量造成不適的發生機率,此外在牛蒡切絲切片後烹煮前,應泡在冷水中避免氧化發黑,影響抗氧化成分流失。
把握以上原則,聰明吃牛蒡,排毒養生不踩雷!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