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跳過練腿日啦!下半身是全身力量的根基,提升運動表現、增加爆發力、增肌、減脂,練腿菜單的安排就是關鍵!本篇文章將介紹5個下肢肌力訓練,幫你增強運動表現,同時預防潛在的傷害風險。
相信許多人都有跑步或爬山時膝蓋疼痛的經驗吧?其實這種狀況往往不是「用太多」,而是「練太少」造成的。當下肢肌力不足、無法穩定支撐膝關節時,膝蓋就得承受額外壓力,長期下來自然容易痠痛甚至受傷。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下肢肌力訓練的好處,為什麼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安排自己的練腿菜單。
當肌肉無力時,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傷害自己的身體,良好的下肢肌力可以幫助維持正確的姿勢,減少因姿勢不當引起的肌肉不適或骨骼問題。
美國田徑協會認證教練Janet Hamilton認為,只要強化從足部肌肉到臀大肌到膝蓋附近的肌群,就能幫助吸收跑步衝擊,避免疲勞而導致姿勢不佳。
Hamilton補充,全身的肌力能讓你具備跑步所需的平衡感。她說:「你每踏出一步,整個身體都必須保持平衡,維持直挺姿勢,同時避免扭轉或側彎。」
在運動場上,膝蓋痛、臀部痛、腿部拉傷、前十字韌帶斷裂...等問題都很常見,運動強度太高是造成受傷的原因之一,但「姿勢不佳」和「肌肉無力」也會導致受傷,所以一定要好好的訓練,增強肌腱、韌帶、骨骼,為關節和脊椎提供支撐,保護他們免受傷害。
肌力訓練幫助我們更快速、更有力地完成動作,像是短跑、跳躍、投擲等運動,對於需要連續爆發力的籃球、排球、拳擊等運動,也能提高競技表現。
有一項針對跑者的研究發現,從來沒有做過肌力訓練的人在每週三天肌力訓練後,所有人體重沒有任何顯著增加,肌耐力卻有所提升。
所以別再怕重訓會讓你練太壯了!強健的腿部肌肉幫你提高肌耐力,雙腿越有力,就能跑得越遠。
延伸閱讀
如同前面提到的,不管是爆發力運動還是肌耐力運動,各種運動員都需要具備強健的下肢肌肉,來預防運動傷害、提升運動表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容易退化,進行下肢肌力訓練可以延緩肌肉衰退的速度,提升生活品質。
曾經受傷或手術的人,可以透過下肢肌力訓練來提升關節的穩定性。
強健的下肢肌肉可以提升代謝率,幫助燃燒更多熱量,對於控制體重和維持健康體態非常有幫助。
長時間坐著容易使下肢肌肉無力、髖關節緊繃,導致梨狀肌症候群、下交叉症候群、骨盆前傾、腰痠背痛等文明病,進行肌力訓練可以減輕這種情況,同時也能改善姿勢。
不管你是不是運動員,都能靠著強化下肢肌力獲得許多好處,以下5個訓練方式跟著做。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小提醒:壺鈴可用啞鈴或徒手代替。
保加利亞分腿蹲因為後腳墊高,使身體 80~90% 的重量都集中在前腳上,而且行程拉更長,所以做起來會更加吃力。
延伸閱讀
不要只會深蹲,「分腿蹲」也可以練翹臀,還能改善平衡感!
想讓下半身更有力?臀橋是許多初學者練腿菜單中的基礎動作!
※小提醒:壺鈴可用啞鈴或徒手代替。
以訓練肌耐力來說,每個動作可做 12~15 下,至少 3 組,依個人體能狀況而定。也提醒各位讀者,如果有特定的健康狀況或身體問題,建議在專業教練或醫療專家的建議下進行訓練。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