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絕對是近年最需關注的健康議題!根據國外研究調查發現,心理健康問題,最容易被忽視,且憂鬱症患者不太會尋求幫助,該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有憂鬱症傾向?這3個訊號,務必提高警覺。
「你快樂嗎?」,看似簡單的問題,但大部分的人只會回答「還好」、「還不錯呀!」,事實上,是把負面情緒隱藏在心中,不想讓別人擔心、發現。回想,常看到藝人傳出罹患憂鬱症的新聞,甚至因為飽受憂鬱症所苦,輕生、想不開;反觀自己或關心周遭親友,是否也有負面情緒找不到出口的狀況呢?
美國藍十字藍盾協會(BCBSA)的研究指出,其實「行為健康狀況」比身體健康影響生活更大,特別是「重度憂鬱症」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特別是重度憂鬱症,在10大健康問題排行榜中,被列為第一名!因為心理不健康,不只是不開心,還可能引起身體上的疾病,所以「精神狀況」的健康更需要注意。
延伸閱讀
用笑容掩飾難過 「微笑抑鬱症」比一般憂鬱症更危險!
「妄想症」原因與症狀有哪些?17個徵兆自我檢視
但要如何立即檢視是否患有「憂鬱症」?以下3種方式,可以檢視自己或他人是否徘徊在憂鬱症的邊緣。
3大憂鬱症的症狀
- 心理:突然暴哭、暴怒、情緒失控
長期感到難過、無助、想哭…等負面情緒,都是憂鬱症最主要核心的心理現象,若情況嚴重點,持續自責、對任何事物提不起興趣或動力、有輕生的念頭,很容易一直掉入憂鬱漩渦😖😖除了持續性負面思想,也有可能是情緒管理上突然失控,而且不時就會莫名爆發,比如說:突然嚎啕大哭、暴怒生氣,但以前不曾發生過。
- 生理:失眠、體重變化
如果負面情緒的反應不明顯,也可以觀察生理狀態,像是:走路或說話很慢、食慾降低或是暴增,或是便秘、月經失調、失眠或嗜睡、沒精神、無法解釋的疼痛…等,若自己或身邊的人有發現你已經多數符合上述這些狀況的話,或是已經持續好幾天、好幾個禮拜,這時候一定要多關心、多傾聽,或是尋找專業的醫療人員診治,避免一拖再拖、情況越嚴重。
- 社交:喜歡獨處、不願溝通
憂鬱症,不該被視為杞人憂天或庸人自擾,當你發現周圍的朋友有些憂鬱傾向,別忽視或排擠。或是一直工作失常、興趣缺缺、不想社交,或是跟家人難相處,有這些狀況,除了自己別一直悶在心裡,要試著多與他人溝通、嘗試解開心中的枷鎖,假如身旁的人有發現,記得多給予尊重與關心💕別一昧的批評、責罵,否則憂鬱症患者會陷入更負面的想法,甚至造成其他精神疾病或嚴重的慢性疾病。
為何會得憂鬱症?
事實上以上3種憂鬱症的症狀,還未完全釐清,其中還有很多可能因素造成憂鬱症,以下這幾種為容易觸發憂鬱症的原因。
- 生理因素
像是:血清素、多巴胺、賀爾蒙變化,或甲狀腺低下,也會讓心情不好,而更年期婦女比較常發生憂鬱的現象。
- 人格因素
個性較偏執、固執、完美主義、自我要求高的人,容易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或時常暴躁易怒,較容易陷入憂鬱的情緒;另外,缺乏自信心、悲觀主義、依賴性高的人,也常有慌張、害怕、恐懼…等相關反應,如果情緒一直低落、影響日常生活,也可能走向憂鬱邊緣。
- 傷害或壓力
曾遭遇到嚴重的不公平待遇,例如:虐待、家暴,或受到心理上的傷害:親人或愛人去世,也可能是經濟壓力、情感壓力…等問題。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 家族影響
憂鬱症有遺傳基因的傾向,雖然跟先天或長期累積有關,但還是可以靠後天的調適能力,改善憂鬱症的情況。
- 少數性傾向
如果身處在不被認同、被排擠的環境下,例如被貼上「娘娘腔」、「不男不女」…等負面標籤,一再被醜化,就容易使情緒低落、精神過度處於高壓狀態,也很容易引起憂鬱症。
- 精神疾病
厭食症、暴食症、焦慮症…等,也可能是導致憂鬱症的因素。
- 濫用藥物或酒精
不管是藥物或酒精,在「濫用」的狀況下,恐怕惡化憂鬱情形!不過有一句俗話說:「藉酒消愁」,雖然酒精具有暫時麻痺大腦的功效,但被身體代謝掉以後,不僅容易產生宿醉,還可能會感到更加絕望。
- 嚴重慢性病
多重慢性疾病或腦部疾病可能引發憂鬱症,包括:癌症、中風、慢性疼痛或心臟病…等
憂鬱症如何預防?
找不到情緒的出口、只想一個人關在家、常常抱怨這個世界…該如何預防走向憂鬱症的邊緣呢?不妨嘗試以下3種方法,讓你擺脫苦境、遠離壞心情。
- 透過運動 調整壓力
列為健康問題排行榜中的第一名「憂鬱症」,該如何避免?依據美國最新研究證實,每天走路1個小時,或是跑步15分鐘,可以減少3成的重度憂鬱症罹患風險。即便是輕微的運動,只要有動,就是好的開始!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不僅可以宣洩情緒、排解壓力,還可以維持身體健康、保持身材。
- 向家人和朋友伸出雙手
當你覺得整個世界都很冷漠,別忘了深愛你的家人、朋友,他們可是你最強大的避風港,只要你願意開口,他們也會願意聆聽,並且陪你一起度過難關。
延伸閱讀
越孤獨越容易胖?這5招幫邊緣人擺脫肥胖
- 治療
如果發現你負面的情緒,已經大大影響你的生活了,那麼盡早診斷與治療,找出病因,並且長期追蹤控制。
人生難免低潮,但或許轉個念、轉換角度思考,也許就能找到解決辦法,讓你豁然開朗!同時也提醒大家,若身邊的親朋好友正靠近憂鬱的深淵,請記得拉他一把,千萬別覺得「有這麼嚴重嗎?」,因為憂鬱的感受是難以控制的,必須多點同理心與支持,一起面對負面情緒,想法慢慢變正面🌞
延伸閱讀
你知道「正念」嗎? 可改善睡眠.提升專注力…等7大好處!
失智預防勝於治療,醫曝5招降低失智症風險
10種多巴胺食物,每天吃出好心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那些更多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