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失智症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性問題,影響著成千上萬的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社會功能。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劇,預防失智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根據醫學專家的建議,預防失智症比治療更為關鍵,並且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方式降低患病風險。
近日,一位72歲女性長者因走路不穩、記憶力下降等症狀,至醫院進行磁振造影(MRI)檢查,結果顯示其大腦中的「海馬迴」,出現萎縮和皮質變薄的現象,經醫師診斷為「失智症」。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主任賴軍皓醫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因腦部退化性病變而產生的症候群。
失智症分三種,目前皆無良好治療手段
賴軍皓醫師說明,失智症的病程緩慢,目前仍無良好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將失智症分為3大類型,包括:
- 退化性失智症
如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 - 血管性失智症
由於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所致。 - 其他原因失智症
如營養失調、顱內病灶、新陳代謝異常、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藥物副作用等。
賴軍皓醫師表示,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趨勢,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目前全球已有5500萬名失智症患者。根據世衛組織統計,2019年全球因失智症所衍生的相關成本已達1.3兆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至1.7兆美元。失智症不僅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沈重負擔,也使病患需要長時間的照護,其相關成本相當巨大。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5招有機會降低失智症風險
賴軍皓醫師指出,儘管目前尚無法完全治癒失智症,但民眾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透過「5要4防」的方式,來預防和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 多動腦
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5成。例如:保持好奇心、接觸新事物、參加課程、學習新知、閱讀書報雜誌等。 - 多運動
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例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重量訓練、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等。 - 多參與社交活動
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例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 - 多保持均衡飲食
每日進食攝取量可參考:全穀根莖類2-3.5碗、豆魚肉蛋類4-6份、低脂乳品類1.5杯、蔬菜類3-4份、水果類2-3.5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油脂3-5茶匙及堅果種子類1份。 - 多維持適當體重
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 (BMI介於 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失智風險亦提高。建議:老年人不宜過瘦,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
防止「4件事」降低失智症風險
- 防止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等疾病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先前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衰退;血壓收縮壓大於160mmHg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更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 - 防止菸癮
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而戒菸可降低風險。有研究指出,持續抽菸者的每年認知功能退化速度較快。 - 防止頭部外傷
嚴重頭部外傷是失智症危險因子之一。腦部曾經受到重創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因此民眾應避免頭部受傷之機會。 - 防止憂鬱情緒
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之2倍。
賴軍皓醫師提醒,失智症的防治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病患本身應勇於面對,而家人也應給予支持。若出現性情改變、反覆提問、記憶力減退等症狀,應儘早就醫,透過腦部影像檢查(如CT、MRI)和抽血檢驗,及早發現以利進行診斷,並進行早期救智,以改善退化並延緩病情惡化。
💌本文轉載自 潮健康 網站
潮健康: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
原始發佈日期: 六月 30, 2023, 更新日期: 六月 3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