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罹患肌少症的機率在2017年高居亞洲第一!許多人對肌少症很陌生,但是它對我們的影響可大了!因為缺少肌肉造成身體無力,引發跌倒對長者來說更危險,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出現癱瘓的結果,而且肌少症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所以從現在開始作好預防工作很重要。
很多人隨者年齡增長,覺得身體變得不受控,體力變差;走10幾分鐘就覺得累;還常常腰痛、腳軟、跌倒,小心!肌少症可能已經找上你。
因為肌肉量不夠罹患肌少症,會讓我們的體重不刻意減肥,就無緣無故降低;還會因為四肢無力,讓行動變遲緩,走路兩腳軟趴趴容易跌倒,這對長者來說,等於是增加他們失能的風險。
因為骨骼肌肉大量的減少,所以肌肉力量會減弱以至於身體功能變差,最常見的外觀就是,許多老人會有身形孱弱、皮膚乾扁沒肉沒光澤、而且骨頭十分明顯,尤其是在關節,然後伴隨著行動遲緩,沒走幾步路就需要休息,這些都有可能是肌少症的外觀。
像是在平地走路變得異常遲緩、困難;毛巾擰不乾、瓶蓋轉不開;坐在椅子上要起身時非常困難,或是經常跌倒...等。
體重減輕
沒有特別減肥,但是半年內體重減輕了5%,例如:原本體重70公斤,但是體重在6個月內,沒有原因的下降了3.5公斤。
延伸閱讀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病,經常這個不吃、那個忌口,沒有進食當然沒力氣動;但,可別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到肌少症,肌肉量隨著年紀增加而變少是很正常的,但,現代人經常久坐、不運動、吃太好…等,都是讓肌肉量下降,代謝出問題的主要原因;或是,不當減肥的人,只追求體重機上的數字降低,沒有注意到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營養失調的結果,就會成為罹患肌少症的隱性族群。
除了缺乏運動的原因之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過胖、代謝不正常、蛋白質攝取不夠…等,都是罹患肌少症的高危險族群。年輕人啊!你也會被肌少症賴上😱我們必須要重視肌少症,肌肉量減少會影響行動、加速老化,甚至帶來其它嚴重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行動不便、癱瘓…等,這些我們都不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預防動作一定要確實!
目前沒有任何針對肌少症治療的藥物,想要預防,唯一的方法就是阻力運動,阻力訓練可以幫助你的神經肌肉系統,荷爾蒙,還可以提高老年人在短短兩週內將蛋白質轉化為能量的能力。
建議大家,每個禮拜至少安排3天的阻力運動,每次最少30分鐘,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和程度,安排訓練菜單,這裡小編提供適合所有年齡層重量訓練。
●啞鈴
利用啞鈴的重量,訓練肌肉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在家也可以做,重量也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加減。別忘了,看電視不要呆呆坐在椅子上,快拿起啞鈴動一動!
●彈力帶
也是一款CP值很高的運動,是許多復健師推薦的道具。並且彈力帶有分不同的阻力,可以根據自己的肌力來選擇。接下來馬上請老師示範7個動作,讓上肢、下肢都可以受到很好的訓練。
人體的肌肉有70%在下半身,肌少症讓腿部的力氣變小,導致老年人走路容易不穩,而老人一旦跌倒,症狀輕的可能會造成骨折,要是不小心摔到頭部、脊椎…等重要部位,很可能會導致癱瘓、失能的情況,死亡率也會大大提升。
●增加代謝問題
人體儲存蛋白質、調節血糖,都需要肌肉的幫忙,因此肌少症患者,可能也會伴隨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疾病。
延伸閱讀
聽醫師的話「增加肌力就是增強免疫力」還不快做重訓!
●引發心血管疾病
如果老年人同時有肌少症和過胖的問題,很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導致死亡。
龐大的醫療支出
肌少症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腳沒力、肌肉缺少,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病患行動不便,日常生活只能靠家人或看護小心照顧,一不小心跌倒,沒有肌肉保護骨頭,恐造成嚴重骨折!而且根據統計,肌少症患者住院的天數,比沒有的病患高出很多,一再的住院使得國家帶來不小的醫療支出壓力。
社會負擔
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在2018年就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每7個人就有1個是老年人,老人自己不能行走或自理生活,長照需求增加或提前,社會的經濟負擔也跟著變重。
親人負擔(這是小編自己最怕遇到的狀況)
肌少症伴隨著癱瘓、失能的風險,無法自理在床上一躺就是好幾年,不只帶給家人沉重的經濟負擔,病痛的情形,親人們看著心情也會不好受。
肌少症真的很可怕,唯一辦法只有『預防』,若輕忽怠惰而患上這症狀,走跳人生恐少幾年,這只能靠運動和補充足營養。小編在這奉勸各位讀者,趁年輕、健康還在,多讓肌肉動一動,維持適當的肌肉量,搭配均衡飲食,讓自己有更強壯的身體陪伴家人、旅遊、享受人生、完成夢想!
延伸閱讀
To 媽媽:今年母親節禮物是「健康」,陪伴我們長長久久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那些更多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
文章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