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口渴才想到要喝水嗎?其實等到口渴才補水,身體早就已經進入輕度脫水狀態了!水分不只是解渴,它參與了體內幾乎所有的生理功能,從幫助代謝廢物、調節體溫,到維持皮膚彈性、預防便祕,通通都跟喝水有關。
為什麼喝水這麼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成人沒有食物可以存活幾周,沒有水只能存活幾天,原因是三大營養素可以被身體儲存作為能量,但水分無法被人體給儲存。
而水分佔身體約 50% 至 70% 的重量,是構成生命最主要的化學成分,水與人體的代謝、運輸、體溫控制、細胞組織結構,甚至關節潤滑有關。
喝水有原則!記住這3個關鍵
1. 了解自己的每日喝水量
簡單的公式:每公斤體重 * 30c.c.,即是一天要喝的基礎水量。以廣義的水分來說除了水之外,食物、湯品、咖啡,液體來源都算水分。當算出建議量之後,如因運動或天氣造成大量流汗、身體發燒、嘔吐腹瀉流失體液時,或因特殊情況如懷孕或哺乳,都應多額外補充水分,以保持水分充足。
2. 別等到口渴才喝水
許多人習慣等到口渴才喝水,然而,當你感到口渴時,身體通常已經流失了 1% 至 2% 的體重水分,這表示你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狀態。我們需要有意識的規律地補充水分,而非被動等待身體發出訊號。
3. 觀察你的身體信號
口渴不是一個良好的指標,可以透過尿液顏色和每天排尿頻率(至少 5 至 7 次),判別自己是否缺水:
尿液顏色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判斷指標。理想情況下,你的尿液應呈淺黃色,如下圖。深黃色或琥珀色表示身體需要更多水分。
※備註:排除早上第一次尿液顏色及吃完會影響尿液顏色的保健食品、藥物等。
喝水的6大益處
1. 幫助體重管理
很多人減重怕水腫,就少喝點水,其實少喝水是瘦不下來的關鍵,喝水能促進新陳代謝,也能減少想吃點心的食慾,也能替代含糖飲料,減少額外熱量攝取。此外,餐前喝水也能提供飽腹感減少當餐熱量攝取。因此想體重控制,多多喝水是關鍵。
2. 皮膚水噹噹關鍵
水在皮膚健康中的作用不僅僅是可以促進皮膚健康、改善皮膚問題,水分更是支持皮膚生理完整性的關鍵。通過維持身體充足水合狀態,可以達到內在滋養皮膚,也能讓皮膚屏障更完整,促進健康。
3. 促進消化,告別便秘
水是消化過程中的重要物質,且有助於軟化糞便,使其更容易通過腸道,從而預防和緩解便秘。
延伸閱讀
4. 調節體溫,潤滑關節
水能緩衝溫度變化,可以調節體溫,維持體溫恆定,充足的水分攝取可以預防中暑和維持運動表現。另外,水是關節潤滑液的主要成分,減少骨骼之間的摩擦,保護關節,增加其靈活性和彈性。
5. 提升專注力與情緒
充足的水分攝取對維持正常的認知功能非常重要,即使是輕度脫水(體重減少 1%~2%),也可能損害注意力、執行功能、短期記憶和運動協調能力。研究顯示,身體充足水合,記憶力和專注力顯著提高,脫水會導致情緒低落、疲勞感和警覺性下降。補充足夠的水分有助於提高警覺性和專注力。另外研究顯示,增加飲水有助於減輕偏頭痛的嚴重程度、疼痛程度、頻率和持續時間。
6. 守護腎臟健康,預防結石
增加喝水量可以稀釋尿液,降低尿液中結石。對於有腎結石病史的人,增加喝水到 2500~3000 毫升以上能降低結石復發率。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定時喝水好困難?試試這些有趣喝水法
許多人知道喝水的重要性,卻難以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試試看以下有趣的方法:
1. 善用科技:飲水提醒App&水壺
研究顯示,使用飲水提醒 App 和喝水提醒水壺,都能顯著提高飲水量,幫助人們養成飲水習慣,預防脫水。
2. 為白開水增添風味
對於習慣甜味飲料的人來說,白開水可能味道平淡。增加水的風味不僅是為了口感,更是利用感官愉悅來克服心理障礙,將飲水從「任務」轉變為「享受」。這是一種行為科學的應用,通過正向強化來促進健康習慣的養成。
可選擇添加天然成分,可以在不額外添加糖或熱量的飲品來增添風味。例如: 加入新鮮花草或選擇市售洋甘菊茶、國寶茶、人參茶等。
3. 將喝水融入生活
出門隨身攜帶水瓶以及定時喝水,都可以幫助喝水習慣的建議也能將水壺做定量,每天目標是將水壺中的目標水量喝完。此外,在固定的餐桌或辦公桌放上水壺,讓水隨時可看見及喝水,培養可持續的長期健康習慣。
掌握每日建議飲水量、避免等到口渴才喝水,並學會觀察身體的信號,是實現最佳水合狀態的三大關鍵。將喝水視為日常健康習慣之一,對自己健康最簡單且有利的投資!
💌本文作者:徐佳靖營養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