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不只是手有沒有力而已,還反映了全身健康狀態。研究發現,握力越強的人,往往肌肉量更充足、代謝也更好,甚至會影響生活品質和壽命哦!這篇文章分享 5 個能同時訓練握力與全身肌力的動作,快學起來!
握力與生活品質、壽命密切相關!科學研究這樣說
《Scientific Reports》刊登了一項波蘭研究,分析了 1446 名 50 到 90 歲的成年人,結果發現——握力越強的人,生活品質越高!
研究團隊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生活品質問卷(WHOQoL-BREF)評估四大面向:身體、心理、社會與環境。結果顯示,握力與整體生活品質呈現明顯正相關,其中社交面與環境面(例如人際互動、生活安全感、經濟穩定度)特別顯著。

這項研究同時也呼應了過去多國結果:握力不只是手部肌肉的力量,而是整體健康的縮影。它與骨密度、跌倒風險、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憂鬱、睡眠品質,甚至壽命長短都有關聯。
所以當你的握力開始變弱,不要輕忽!有可能是身體整體功能開始下降的警訊。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只練握力有用嗎?教練提醒:這樣做才真的有效
很多人以為要增加握力,只要買個握力器、橡皮環握一握就好,事實上,這樣效果非常有限!
想要真正提升握力與全身肌力,應該從大範圍、多關節動作下手,這樣不但能強化核心穩定與手臂控制,也讓抓握肌群在生活中更能發揮作用(像是提重物、搬行李、擰毛巾、開罐頭、騎機車…情境)
平常有在做重量訓練的人,握力通常都不會太差。因為在做硬舉、引體向上、划船、壺鈴擺盪這類動作時,手部需要長時間穩定抓握槓鈴或壺鈴,自然就能在訓練全身肌力的同時強化握力。

推薦下面這五個動作,讓你同時提升握力與整體身體素質。
5個握力訓練動作,強化全身肌群、提升運動表現
1. 槓鈴划船
槓鈴划船是一個經典的背部訓練動作,也同時能強化手臂與前臂的穩定握力。
<步驟>
- 腳掌與肩同寬,將臀部往後延伸,保持膝蓋微彎,手臂自然垂下輕勾槓鈴。
- 收緊核心,將槓鈴從地面拉起至站姿,站起夾臀、調整呼吸,將腳上的重量平均地分佈在腳上
- 再將臀部向後延伸,這時膝關節會保持自然彎曲,背部保持一直線,使上半身幾乎與地板平行。
- 拉起的過程中,維持軀幹穩定、肩胛微後收保持中立,當槓鈴碰接近腹部時,可停留一秒,再保持離心收縮,回到圖3位置。

全程保持前傾姿勢與肌肉張力,接著進行下一次動作。

2. 槓鈴硬舉
硬舉是最全面的訓練動作之一,從下肢到核心、背肌、前臂全都會參與。有些人做硬舉會搭配拉力帶,但如果你的目標是強化握力,建議可以適度減輕重量,改用徒手進行,才更能有效刺激抓握肌群。
<訓練部位> 臀部、腿後側、核心、背肌、前臂
<步驟>
- 雙腳站在槓鈴下,腳掌與肩同寬,槓鈴在腳中間。
- 將臀部往後延伸,保持膝蓋微彎,雙手握住槓鈴,手臂自然垂直。
- 收緊核心、肩胛帶中立,抬起胸口、背部打直。
- 吐氣,從腿部與臀部發力將槓鈴拉起,站直。
- 吸氣,控制動作慢慢將槓鈴放回地面,再重複動作。

3. 吊單槓
不一定要做引體向上,只要吊在單槓上不掉下來,就能訓練握力與肩膀穩定性。
<訓練部位>前臂、肩膀穩定肌群、核心
<步驟>
- 雙手握住單槓,手掌朝外,約與肩同寬。
- 身體自然懸空,腳可交叉放鬆,核心略為收緊、肩膀沉穩下壓。
- 嘗試穩定懸吊 15~30 秒以上,一次 3~4 組。

4. 手指撐地
這是訓練手指與前臂抓握力的進階動作,建議先從膝蓋著地的版本開始,能減少手指負擔、降低受傷風險,同時還是能有效訓練到手部與核心穩定。
<訓練部位>手指、手掌、前臂、核心
<步驟>
- 雙膝著地,雙手五指張開,用指腹(不是指尖)撐地,手掌離地。
- 肩膀對齊手腕,背部與臀腿呈一直線。
- 維持姿勢 10~20 秒,視能力逐漸延長時間。

5. 農夫走路
看似簡單的負重走路,實際上全身肌肉都在參與,尤其手的握力要能維持穩定非常關鍵。
<訓練部位>前臂、肩膀、核心、臀腿
<步驟>
- 雙手各拿一個啞鈴或壺鈴,站穩。
- 挺胸收腹,肩膀放鬆不聳,手臂自然垂放。
- 保持穩定步伐往前走 15~30 公尺,避免身體左右晃動,保持身體中線穩定。

別再花時間使用握力器了!透過這篇介紹的 5 個動作,全身肌群、姿勢控制、核心穩定也都能跟著握力一起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



































.pn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