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肌天天練,就會越練明顯嗎?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有腹肌,差別只在於它有沒有被脂肪蓋住。所以關鍵不是「拼命練」,而是怎麼練、要注意哪些事,才能讓你的腹肌更明顯。
腹肌練錯方式不只沒效果,還可能讓腰圍越來越粗,甚至導致下背痛!今天就帶大家破解腹肌訓練的常見迷思,學會正確練法,讓你不只練出腹肌,還能強化整體體態、更健康!
腹肌的位置與功能
腹肌其實是一整組肌群,包含:
1. 腹直肌
就是大家熟悉的六塊肌,位於腹部正中央,主要功能是讓身體彎曲,像是仰臥起坐就是靠它在出力。也是在進行大笑、咳嗽時會用到的肌群。
2. 腹外斜肌 + 腹內斜肌
位在身體兩側,負責扭轉、側彎,協助維持身體平衡與旋轉動作
3. 腹橫肌
腹部最深層的核心肌肉,像束腰一樣包住整個腹腔,負責核心穩定、內臟保護,也是預防腰痛的關鍵角色。
練出腹肌的3大關鍵
1. 熱量赤字要做到
不減脂,腹肌是不會出現的!那如何減脂呢?熱量赤字是一個大原則,讓身體消耗的熱量比攝取還多,自然就會瘦囉!
實用飲食建議:
- 減糖、減油、減加工品
- 每餐加蛋白質(雞胸、蛋、豆腐、鮭魚都很OK)
- 少喝含糖飲料
以下熱量赤字計算機幫你了解每日大概的能量消耗,用 TDEE 扣掉 500 大卡就是安全的減脂範圍。
BMR & TDEE 計算機
2. 漸進式超負荷+適當的休息
腹肌和其他肌肉一樣,需要足夠的刺激與訓練量,才會慢慢長大。不論是增加組數、控制動作節奏,或搭配更進階的訓練方式,都是讓腹肌線條變得明顯的關鍵。
但也要記得,訓練效果是建立在恢復的基礎上。如果過度頻繁地訓練,肌肉反而沒有時間修復與成長。建議可以每隔 1~2 天進行一次,搭配不同角度與動作,例如直向捲腹、側向旋轉、下腹抬腿等,讓刺激分布更全面。
3. 靠大肌群加速燃脂
很多人練腹肌是為了消除小腹脂肪,但要注意,單靠幾個腹部動作,很難產生足夠的熱量消耗。
真正提升代謝、加速燃脂的關鍵,在於啟動全身的大肌群,像是腿部和背部。這些部位的肌肉量大,參與訓練時對整體能量的需求也比較高,更能有效提升基礎代謝,進而幫助脂肪流失。
因此,在安排訓練時,除了核心訓練,建議也要納入全身性的動作,例如深蹲、硬舉或划船等,才能達到更好的身材改善效果。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腹肌訓練5大動作
1. 俄羅斯轉體
<步驟>
(1)坐在瑜珈墊上,雙腿伸直、膝蓋微曲,腳跟放在地板上。
(2)稍微向後傾斜,使軀幹和大腿成V形,直到感覺到腹部肌肉繃緊。
(3)雙手握拳放在胸前,眼睛直視雙手,慢慢地從左右扭轉軀幹。
小提醒:全程需核心繃緊、脊柱保持中立。
2. V字仰臥起坐
<步驟>
(1)平躺在瑜珈墊上,手向後伸直貼齊地面。
(2)腹部繃緊,用核心的力量讓上、下半身同時抬起。
(3)盡可能將手臂平行於小腿,注意肩膀不要前傾。
(4)繼續保持腹肌收緊,回到起始位置。
3. 仰臥摸腳踝
<步驟>
(1)平躺在瑜珈墊上,屈膝,腳底板踩滿地面。
(2)腹部用力,上背離開地面。
(3)雙手往腳的方向伸直,左右扭轉碰觸腳踝。
(4)全程核心繃緊,不憋氣、注意呼吸。
4. 死蟲式
<步驟>
(1) 首先平躺在瑜珈墊上,雙手舉至胸前,盡量和身體保持垂直,雙腳屈膝舉起,腳尖朝上,大腿和小腿呈90度。
(2) 吐氣時,左腳往下方延伸,但是腳跟不碰地,停頓一下,回到起始位置,再換右腳往下延伸,過程中保持核心用力,注意呼吸節奏。
5. 腳踏車式
<步驟>
(1)雙手放在耳後,收緊下巴以減少頸部肌肉出力。
(2)核心繃緊,腹部出力使上半身左右扭轉、雙腳做出踩腳踏車的動作,手肘可輕觸交叉腳的膝蓋。
練出腹肌後,該怎麼維持?
看到腹肌線條開始浮現,確實會帶來不小的成就感。但如果之後飲食失控、訓練中斷、作息混亂,腹部脂肪很容易就會重新堆積,讓原本的成果逐漸消失。以下這三個重點記起來:
1. 維持規律訓練,但不用天天練腹肌
練出腹肌之後,不代表每天都要練才能維持。重點是「規律動起來」+「保持全身高代謝」
2. 飲食持續控制
一看到腹肌就完全放飛自我,會讓腹部脂肪又慢慢堆上來,給大家以下的建議。
- 平日以原型食物為主,攝取足夠蛋白質
- 不一定要極端低碳,但總熱量需控制在適當範圍
- 偶爾的彈性飲食可以接受,但避免連續過量攝取
3. 作息、壓力也會影響腹部脂肪
壓力大、睡眠不足,體內皮質醇容易上升,會讓你特別容易胖!所以別忽略:
- 睡眠時間盡量維持 7 小時以上
- 睡前避免看電視、使用手機、平板電腦
- 把運動變成生活習慣,有助於增進睡眠品質。
- 當你掌握正確的方法、穩定執行訓練與飲食,腹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與其追求速成,不如把它當作一個長期的身體管理過程。讓訓練成為習慣,腹肌自然會是你的「日常風景」。
掌握正確的方法、穩定執行訓練與飲食,腹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