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運動、飲食也很節制,體重卻遲遲不下降,問題可能不在於「不夠努力」,而是體質出了問題。透過中醫辨證調理體質,再搭配適當運動,不僅能提升燃脂效率,還能讓你瘦得更健康。本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中醫減肥的原理,以及如何將中醫調理與運動結合。
只想靠運動減重的民眾,沒有搭配飲食控制或調整的話,會因為攝取過多的食物,導致多餘的能量轉換成脂肪儲存在體內,原本身體本能也是為了儲存能量,以備未來的不時之需而已。如果內心有「能只靠運動減重」的想法,因此飲食沒有節制,也可能是導致肥胖的其中一個原因。
為什麼「只有運動」不一定瘦得下來?
提到減重,我們要先了解肥胖的定義:肥胖通常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評估指標。
BMI = 體重(公斤)/ [身高(米)]².
- BMI ≧24 為過重
- BMI ≧27 為輕度肥胖
- BMI ≧30 為中度肥胖
- BMI ≧35 為重度肥胖
除了BMI,腰圍也是評估肥胖的指標,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也可以視為肥胖。
減重的原則,早期都是建議「少吃多運動」,但是因為少吃的關係,較多的民眾,會因為過度飢餓,無法堅持,或是在接下來的幾餐報復性進食,容易減重失敗,現在的觀念,會建議大家吃的好、吃的健康、吃的七分飽,並以養成長期的健康飲食習慣及運動習慣為目標。
中醫減肥原則:慢慢瘦、不復胖
門診中常會建議減重的患者,不用心急,以「慢慢瘦、不復胖」為減重的指導原則,一個月瘦 1-2 公斤即可。
1. 減少澱粉及醣類攝取
飲食方面,可以先從減少澱粉及醣類攝取開始,例如原本吃一碗飯的民眾,可以改吃半碗,還會餓的話,可以多補充蔬菜及蛋白質,增加飽足感,吃的更健康。
2. 少油、少鹽、少吃肥肉
食物內容則建議少油、少鹽、少吃肥肉、少糖,這樣也可以減少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發生機率。
3. 少喝飲料,或降低甜度
飲料的攝取減少也有助於減重,像是本來喝半糖的民眾可以改喝微糖,本來喝微糖的民眾可以改喝無糖,本來喝無糖的民眾可以改成多喝水,漸進式的改變比較不容易有反彈。
4. 多運動
運動主要可以增加代謝,使用身體的能量,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身體運用能量的順序會從醣類、脂肪、再到蛋白質,所以運動時會先把身上儲存的醣類使用後,就進入燃脂階段,將脂肪轉換成可以使用的能量。
運動則建議可以有氧與肌力訓練同時並行,或是輪流進行,提高基礎代謝率,增加能量的使用,肌力訓練可以促進燃脂,減少脂肪、促進肌肉生長,也就是ㄧ般民眾所說的「用脂肪換肌肉」,讓體態更好看。
中醫減肥常見方式
1. 中藥體質調理
中藥體質調理,對減重來說是加分的,體質調理的越健康,越可以促進減重的效果,常見的肥胖症患者有:痰濕型體質、濕熱型體質、肝鬱氣滯型體質。
- 痰濕型體質
特徵及症狀:喜歡吃油膩、甜膩的食物;不喜歡運動,喜歡坐臥或睡覺;身形肥胖臃腫,容易水腫;痰多;消化不良,大便軟黏;活動後容易疲倦,甚至大汗淋漓;脈滑或脈濡,舌苔厚膩。
常用中藥方劑:藿香正氣散、五苓散、溫膽湯。 - 濕熱型體質
特徵及症狀:身重睏倦、容易心煩急躁;口乾舌燥;大便黏滯,小便黃或有灼熱感;面部油膩、油光發亮,容易長痘痘;口苦、口腔黏膩,舌紅苔黃膩。
常用中藥方劑:龍膽瀉肝湯、甘露消毒丹、豬苓湯。 - 肝鬱氣滯型體質
特徵及症狀:容易焦慮、緊張、急躁、易怒、憂鬱;胸悶、腹脹、頭痛、咽喉阻塞感;月經不規則;失眠多夢;脈弦;舌紅苔薄白。
常用中藥方劑:小柴胡湯、加味逍遙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2. 穴位埋線
穴位埋線是利用特殊針具,將人體可自然吸收之線材埋入特定穴位和脂肪層,在其被分解吸收時能持續刺激穴位,發揮效應。埋線具有:調理臟腑,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降低食慾,促進腸道蠕動;調整內分泌系統;利水消腫,促進新陳代謝;減重及局部體態雕塑等功效。
埋線過程中無明顯疼痛感,不需要恢復期,要注意埋線部位的衛生,避免感染,治療後約三小時即可恢復正常生活作息。
針灸減重。
延伸閱讀
3. 針灸減重
可以透過特定的穴位,刺激經絡,改善循環代謝,促進腸胃機能、內分泌機能,疏通經絡讓身體感覺輕鬆、氣血活絡。常用的穴位有:天樞穴、大橫穴、中脘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合谷穴、內關穴、足三里穴、太衝穴。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哪些人適合透過中醫減重
有想要減重的民眾,都可以諮詢中醫減重的方式,中醫減重的特色在於體質調理與治療根本,雖然成效可能需要時間,但安全性高、少副作用是很大的優勢,適合各年齡層的民眾。
中醫減重禁忌
中醫減重有一些禁忌,像是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對中藥有過敏史的患者、正在全身發熱或有感染症的民眾。如果有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症及出血傾向的患者,皮膚有外傷或破損的情況、剛做完劇烈運動、酒後、過飽和過饑的患者,不適合進行針灸及埋線的中醫減重治療。
中醫減重建議諮詢專業的中醫師,避免到中藥房自行買藥服用。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