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電視上、小說中,聽到經絡、穴道、點穴等名詞,電影中的點穴後可以讓人不動,還可以解穴,甚至有打通任督二脈等超現實的情節,到底穴道是什麼呢?本篇將帶你認識穴道的真面目,並介紹幾個簡單易學的穴位,讓你解開身體的健康密碼!
中醫常說的穴道是什麼?
穴道,又稱腧穴、穴位等,指的是人體經絡中,氣血匯聚的地方,是疾病的反應點,也是針灸推拿等醫學臨床處置的刺激點。中醫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漸漸發展與發現到人體的很多穴道,也總結出穴道的使用方法。
穴道,依照部位可分成三類:經穴、經外奇穴、阿是穴。
1. 經穴
指十二正經及任脈、督脈的穴道,又稱為十四經穴。由於分布在十四經脈上,所以能治療十四經脈及所屬臟腑的病證。
2. 經外奇穴
指未歸入十二經脈及任脈、督脈,但具有奇效、有明確位置及名稱的穴道,其主治範圍比較單純,多數對某些病證有特殊療效。
3. 阿是穴
是以痛處為穴直接進行針灸的一類穴道,既無固定名稱,也沒有固定位置,又稱為不定穴、天應穴。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穴位按壓 vs. 針灸:有什麼不同?
1. 穴位按壓
主要是針對穴位施行按壓的手法,屬於傷科推拿的一種方式,也是徒手治療的一種方式。透過穴位的按壓,觀察患者的反應,可以當成是診斷的方式,看看是哪條經絡或是臟腑出現問題;也可以當成是治療的方式,針對有問題的臟腑經絡,選擇對應的穴位按壓,達到治療的效果。
2. 針灸
是指拿金屬針,針刺在特定穴位上,屬於侵入性治療的方式,以此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6個常用養生穴道
1. 合谷穴
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有清熱解表、明目聰耳、鎮靜止痛、調整腸胃等功效。
2. 曲池穴
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有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治療肘關節疼痛等功效。
3. 足三里穴
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有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降逆利氣、扶正培元、治療胃腸脹氣等功效。
4. 太衝穴
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有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緩解焦慮等功效。
5. 神門穴
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有安神寧心、清火涼營、清心熱、調氣逆、改善失眠等功效。
6. 內關穴
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有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改善失眠等功效。
穴道常見問題FAQ
1. 人體有幾個穴道?
中醫傳統的經穴是指十二正經及任督二脈的穴道。前者共計 309 穴,後者共計 52 穴,兩者合計 361 穴。如再加上經外奇穴則數量更多。
2. 自我按壓穴道時須注意什麼?
自我按壓穴道時,建議詢問專業的中醫師,適合你體質或疾病治療的穴位有哪些,可以怎麼按壓,每天按壓的頻率如何。一般保養的情況,可以一天兩次,輕輕按壓穴位至有痠脹感,每個穴位約 10 秒即可。切記過度按壓至疼痛感出現,不是越痛越好。如用工具代替指壓時,注意接觸點避免過於尖銳,多以圓頭、鈍頭為主,減少皮膚及軟組織的傷害。
3. 穴位敷貼是什麼?
穴位敷貼是指利用藥膏貼在穴位上,藉由藥物的特性刺激穴道,達到治療的效果。像是最近流行的足貼,也是把藥膏貼在足底刺激湧泉穴,達到促進全身循環的效果。三伏貼、三九貼也是把藥膏貼在背部的穴道上,達到刺激穴道、刺激經絡、改善過敏體質、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