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少坐多動」很重要,但要每天硬擠出一小時去走路,聽起來就很有壓力吧?現在不需要勉強自己長時間運動,反而是短短幾分鐘的「微步行」(Micro-Walks),也能帶來驚人的健康好處。
長時間久坐已被證實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早逝的風險。可是,現代人工作繁忙,要每天抽出一小時運動真的不容易。好消息是,《皇家學會B期刊》指出,光是把步行拆成短短幾秒鐘的小段落,也能帶來驚人的健康效益。
「微步行」(Micro-Walks)是什麼?
所謂的「微步行」(Micro-Walks),並不用走很長的路,而是 一次只走 10~30 秒,中間再休息,等於把走路拆成許多超短的活動片段。這種方式比起傳統的一次長時間散步,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
微步行與長時間步行的差異
研究人員安排參與者在跑步機上,或是爬短樓梯,時間從 10 秒到 4 分鐘不等。整個過程中,參與者都佩戴測量氧氣攝取的口罩,用來計算能量消耗。這樣的設計讓科學家可以清楚比較「短時間 vs. 長時間步行」的差異。
1. 短時間步行代謝成本更高
結果發現,如果只走 30 秒,消耗的氧氣比長時間穩定走路還要多 20%~60%。也就是說,短時間快走比慢慢走更花能量。
2. 效率更低但燃燒更多
因為剛開始走路時,身體需要「啟動」能量系統,所以效率會比長時間慢走差一點,但正因為這樣,熱量反而會燃燒的更多。
3. 持續時間越長,能量消耗越接近穩態
如果走到 4 分鐘左右,身體就會慢慢進入「穩態」,能量消耗也會趨於穩定,這時就跟傳統的散步差不多了。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微步行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
不必刻意安排一小時運動,你可以試著在生活中加入「零碎步行」:
-
搭電梯改爬樓梯
就算只爬 1–2 層,也能增加短時間的活動量。 -
走去拿東西刻意繞遠路
上廁所、去茶水間時,不要走最短路徑。 -
等紅燈或公車時快走幾步
利用零碎等待時間,加快腳步來回動一動。 -
設定提醒起身活動
每隔 30–60 分鐘起身,走個 20–30 秒再回座位。 -
出門買咖啡或午餐時加快步伐
短短幾 10 秒的快走就能刺激代謝。
別小看這些小動作,每次 10~30 秒,每天累積起來也是很可觀的能量消耗,長期下來比你想像中更有效。
延伸閱讀
沒時間運動怎麼辦?澳研究:每天這樣動3分鐘,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