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有多苦?喝過的人都說,這味道真的「苦到心裡去」。但偏偏它越苦,功效就越厲害!從拉肚子、口臭,到火氣大、長痘痘,很多人都靠黃連來「退火救急」。不過,黃連雖然神效十足,也不是人人都能喝。
黃連功效有哪些?清熱解毒、抗菌安神樣樣來
黃連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雲連(Coptis teeta Wall.)的根莖,主產於四川、雲南、湖北。
黃連的性味歸經是: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黃連是真的苦,而且試過的都知道:苦味無窮,尤其會停留在口腔內很長一段時間。有個諺語也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黃連的中藥功效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是清熱藥,如果體內火氣大、口乾舌燥、大便乾硬、腸胃不適、面紅痤瘡多…等熱象多的症狀出現時,黃連這類型的清熱解毒藥,就非常適用。清熱解毒,清熱是指清除熱性症狀的意思,解毒可以理解成解熱毒或是抗菌消炎。中醫適應的證型有:胃腸濕熱,瀉痢嘔吐;高熱煩躁、除心火、安神舒眠;癰疽疔毒,皮膚濕瘡,耳目腫痛。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黃連有很廣的抗菌範圍,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較顯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對痢疾桿菌的抑制作用最強,並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此外,黃連有降壓、利膽、解熱、鎮靜、鎮痛、抗利尿等作用。
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黃煌教授臨床也善用此方。歸納總結出「黃連解毒湯體質」,患者大多營養狀況良好,面色潮紅,脈搏實而有力,上腹部膨滿或痞悶、按壓有不適感,還伴有煩躁不安或失眠、精神亢奮,皮膚易出現瘙癢、濕疹等疾患,有出血史或出血傾向,均可在臨床運用本方。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黃連雖好但不是人人適合
黃連大苦大寒,吃太多或吃太久容易傷脾胃,影響消化功能,肺胃虛寒者忌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黃連適合用在實證、熱證的患者,不適合用在虛證、寒證的患者。
虛證是指患者有:臉色蒼白、有氣無力、語聲低微、疲倦感重、常拉肚子、脈細或弱或脈沉、舌淡胖有齒痕等症狀。寒證是指患者有:惡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臥,痰、口水、鼻涕等排泄物清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等症狀。
如果是虛證、寒證的患者,就不適合服用黃連了。
黃連解毒湯怎麼煮?
《黃連解毒湯》是一個很有名的中醫方劑,出自唐朝醫學巨著《外台秘要》,作者王燾。組成有:黃芩、黃連、黃柏、梔子。集合了四種苦寒清熱的中藥,增加清熱解毒的療效。
方中黃連瀉心火及中焦之火,黃芩瀉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使熱邪從小便出。四藥合用,苦寒使火邪去而熱毒解,諸症自癒。主治三焦火熱證,症狀有:狂躁心煩、口燥咽乾、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斑、癰腫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
材料取黃連、梔子各 9 克,黃芩、黃柏各 6 克,加水 1200 毫升,煮至藥液餘 400 毫升,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 200 毫升。注意虛證與寒證的患者不適合服用。
建議民眾如有興趣,可至中醫診所諮詢合格的中醫師後再使用,避免誤用傷身。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