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一緊張、用眼過度或熬夜,就開始頭痛、肩頸僵硬嗎?想要緩解,不一定得靠止痛藥,按摩風池穴就能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減輕頭痛與肩頸痠痛。以下帶你認識風池穴的位置、正確按摩方法與注意事項,學會之後隨時都能自己在家舒緩不適。
風池穴位置在哪裡?
風池穴是中醫經絡上重要且經常使用的穴位,「風」風邪也,「池」凹陷之意,其意為風邪容易蓄積之處,是搜風去邪之要穴。
風池穴的位置在後腦勺下方,枕骨(後頭骨)之下,兩條大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一個凹陷處,取穴時需將耳朵立起,從耳垂向後上方摸,在後頭骨下方找到這兩個大筋之間的凹陷處,該處大致與耳垂平行。
該穴位匯聚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陽維脈、陽矯脈等多條經脈,具有「清頭醒腦、疏風通絡」的功效。
風池穴功效有哪些?
風池穴的功效主要包括:疏通頭部、眼、耳、鼻、口等部位的氣血循環,緩解頭痛、頭暈、眼睛乾澀、鼻過敏、頸部僵硬等症狀,以及鎮靜安神、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改善失眠、精神疲勞等問題。 風池穴也是一個重要的保健穴位,有助於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和五官疾病。
以下列出風池穴的主要功效:
1. 緩解頭部不適
促進頭部氣血循環,對於因氣血循環不良引起的頭痛、頭暈、偏頭痛等有明顯效果,搭配頭部穴位及經絡循行取穴,更能加強緩解及治療頭暈頭痛的效果。
2. 疏通五官
風池穴能散風清熱,搭配眼周穴位,能改善眼睛的乾澀、迎風流淚、眼痛等眼睛相關症不適;若是搭配鼻周或耳部要穴,也能改善鼻塞、鼻過敏、耳鳴、耳聾等問題。
3. 改善失眠與神經緊張
風池穴對迷走神經有鎮靜作用,再搭配其他安神相關的經絡穴位,可以幫助安定心神,舒緩緊繃情緒,緩解失眠和精神衰弱。
4. 舒緩肩頸疼痛
風池穴周圍的枕骨是肩頸多條肌肉的起點,這些肌肉平日裡負責支撐頭部及頸部肩膀的活動,過度使用很容易產生酸痛和僵硬不適,按摩風池穴有助於放鬆頸部肌肉,緩解肩頸的僵硬和痠痛。
5. 預防感冒與提升免疫
風池穴附近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包含頸部淋巴結和扁桃腺,適度按摩能促進淋巴循環,有助於預防感冒和頭部五官的感染。
風池穴按摩的正確手法與注意事項
適度的穴位按摩有助於舒緩周邊筋膜肌肉,也有助於各種相關疾病或症狀的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正確的穴位位置、按摩手法、適當的按摩力度、時間,以及各種禁忌事項,以下條列出按摩風池穴時需注意的重點:
1. 尋找風池穴
- 定位:輕微低頭,找到後腦枕骨下緣的大骨頭。
- 尋找凹陷處:從枕骨下緣,往兩側斜方肌上部與胸鎖乳突肌上部之間的凹陷處尋找。
- 觸診:該處有明顯的凹陷,也就是風池穴。
2. 按摩手法
- 準備:雙手大拇指放在兩側風池穴的凹陷處,其餘手指可放在頭部兩側作為支撐。
- 按壓:以指腹由輕到重,同時往內、往上按壓,按至穴位出現「痠脹感」即可,不宜再增加力道。
- 循環與時間:每次按壓 3-5 秒後放鬆,反覆進行 5-8 次為一組。
- 頻率:每天可進行數次,早晚各一次或多做無妨。
3. 注意事項
- 指甲修剪:按摩前修剪指甲,以防止皮膚破損。
- 力道適中:按摩力道不宜過度,以免造成瘀青、局部發炎或皮膚受傷。
- 感受身體反應:按壓時應感到痠脹感即可維持此力道,若感到疼痛則應減輕力道或停止。
- 保護穴位:怕風者,可在按摩後用圍巾或薄外套保護風池穴,以達祛寒功效,也須避免電風扇或冷氣直吹腦後頸部。
- 適度熱敷:按摩前後皆可適度的熱敷頭後肩頸,熱敷溫度應維持在 45 度左右,時間約 15~30 分鐘,幫助舒緩周圍肌筋膜,增加及延長按摩效果。
4. 禁忌
骨折、腫瘤、懷孕或皮膚破損時應避免按摩。
頭暈頭痛還有哪些穴道可以按?
風池穴是中醫臨床上非常重要的治療穴位,搭配其他穴位可以治療許多疾病,以下除了會介紹頭暈頭痛的搭配穴位之外,還會介紹一些風池穴可以治療的相關常見疾病或症狀,及其搭配穴位:
1. 頭暈
引起頭暈的原因很多,有耳部的問題、心血管的問題、代謝問題或是藥物、心理等問題,治療頭暈應就醫找出根本原因才能對症治療,若除了藥物以外,平日想搭配穴位按摩,則有下列一些穴位可以紓緩症狀:耳部問題引起的頭暈,常用百會穴+率谷穴+聽宮穴+聽會穴等;心血管或代謝問題引起的頭暈,可用風池穴+百會穴+內關穴+合谷穴+太衝穴等,都是臨床上很常用的穴位組合。
2. 頭痛
常見感冒、睡眠不足引起的頭痛,甚至是經前症候群引起的頭痛,很多都可以使用風池穴+率谷穴+神庭穴+合谷穴等穴位緩解陣陣的頭部脹痛或刺痛。
3. 肩頸痠痛僵硬
肩頸不的不適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就是風池穴,臨床上除風池穴外,還需加上肩井穴、完骨穴、曲垣穴和膏肓穴來改善肩頸僵硬痠痛的症狀。
4. 失眠和睡眠障礙
除了風池穴外,還會再搭配其他安神相關的穴位增強鎮靜的效果,常用的穴位有:神庭穴、印堂穴、安眠穴、內關穴、太衝穴等穴位,以達鎮靜安神之效果。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