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痠痛、疲勞纏身時,不少人會想到透過「拔罐」來放鬆身心,紓解不適。但你是否好奇,拔罐的原理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拔完罐後,皮膚上會出現深淺不一的痕跡?今天,我們就來一一解答。
拔罐是中醫很常使用的醫療技術,夏天時,或戶外活動後,或工作環境偏熱時、肩頸痠痛、腰痠痛等,都很常使用拔罐來緩解不適,也有不少民眾自己家中就有準備拔罐器具,可以說拔罐這項中醫技術已經深植一般民眾的心裡,寓中醫知識於日常生活中。甚至連外國游泳奧運選手,身上也都有拔罐的痕跡,足以顯現中醫拔罐的效果與魅力。現今常用的拔罐方式,主要有「抽氣拔罐」與「火罐」兩種。
拔罐原理是什麼?2大種類一次看
1. 抽氣拔罐
「抽氣拔罐」主要是在準備拔罐的部位上,蓋上罐子,藉由抽氣裝置,使罐內呈現負壓狀態,抽吸時,內部表皮組織會隆起,等待約 10 分鐘後,即可打開氣閥,負壓消失,罐子即可輕鬆取下,並會於表皮留下一圈紅紫色的痕跡,這個就是拔罐的一個過程。
2. 火罐
「火罐」的操作原理也是一樣的,經由燃燒罐內空氣,使罐內呈現負壓狀態,將皮膚及以下組織吸起,後續操作與「抽氣拔罐」一樣。
中醫理論中,藉由拔罐,可以把體內的熱毒、濕毒、瘀毒等不好的元素從體內深層拔出體表,藉此調整體內的五臟六腑,讓循環更好、氣血通暢、經絡筋膜放鬆。
拔罐的主要功效有哪些?
拔罐的主要功效有:清熱除濕、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氣血暢通。對於中暑、腰背痠痛、頭暈肩頸痛、腸胃發炎、食慾不振都有緩解的功效。
疏通經絡為主的,可搭配「滑罐」的操作手法,先在腰背部塗上潤滑油,在脊椎兩旁的膀胱經上,使用「抽氣拔罐」(「火罐」亦可)一組,呈現負壓後,可循著膀胱經(脊椎兩旁的肌肉群)緩慢的上下滑動,除了有拔罐的效果外,也兼具刮痧的效果,會比單純的拔罐或是刮痧的效果來的更好,操作上建議找專業的中醫師處理較安全。
另外有一種「刺絡放血拔罐」,這種拔罐方式則是結合了「放血療法」與「拔罐療法」,首先會先在需放血的部位點刺放血,再以「抽氣拔罐」的方式,讓罐內形成負壓,加強放血的強度,因為這種放血拔罐的方式較劇烈,適用在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像是急性腰扭傷、肩關節周圍炎等。該項操作務必由中醫師親自執行,減少因醫療操作造成的傷害。
拔罐後的顏色代表什麼?
拔罐後的顏色,中醫學也有不同的臨床判讀。
1. 淡紅色、小紅點
如果是淡紅色或是小紅點,代表氣血通暢平和。
2. 深紅色
如果是深紅色,則代表火氣多,建議少吃烤、炸、辣及燥熱性質的食物(如:花生、堅果、龍眼、荔枝、芒果等),減少熬夜,早點休息
3. 暗紅色、紅紫色
如果是暗紅色、紅紫色,表示氣滯血瘀、氣血不順暢,可以多喝水,多做有氧運動、伸展運動,也可以到中醫診所諮詢中醫師;如果水氣明顯,表示體內濕毒重,建議少吃冰品、冰飲、甜食,可以吃四神湯藥膳、薏苡仁煮水等除濕的食材。
拔罐注意事項與禁忌
拔罐雖然有很多好處,但也要小心使用,才不會造成傷害。
- 拔罐抽氣時不要過量,不是抽氣越多越好,使表皮肌肉微微隆起即可。
- 留罐的時間不要太久,時間與抽氣強度有關,一般建議每次 10 分鐘以內即可,不是留越久越好。留太久容易起水泡,傷痕似燙傷,須謹慎處理,避免進一步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 過度飢餓或飽食時,不建議拔罐。
- 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時,不建議拔罐。
- 拔罐多選在肌肉豐厚處,骨頭位置不建議拔罐。
- 皮膚表皮有傷口、接觸型傳染病、嚴重心血管疾病、孕婦等,不建議拔罐。
- 使用火罐、滑罐、刺絡放血拔罐等,須由專業的中醫師操作。
- 拔罐間隔時間,建議等上一次的拔罐痕跡消失後再做下一次,通常是一周的時間即可做下一次。
拔罐雖然也是一項民俗療法,但還是有其專業知識,如果有疑問時,不妨諮詢一下家庭中醫師,可以減少對自身的傷害,獲得保健養生的療效。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