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保護自己也維護別人的方法之一就是「戴口罩」。但,不是有戴就有保庇捏?一張圖確認口罩有沒有防疫效果,馬上Check!
認識口罩材質很重要,生活中會用到的口罩有很多種,像是普通棉布、不織布、活性碳…等,當然功效也不一樣,如果說要達到防病毒、防疫的效果,你知道使用哪一種口罩才對嗎?快跟著小編的腳步,來看圖找答案吧!
口罩種類用途大不同
1.醫療用
醫療用口罩可以過濾90% 以上的細胞和比較大的細菌,有助於抵禦部分存在於飛沫裡的新型冠狀病毒。小提醒,為了讓大家能更安心使用,在購買之前,記得注意口罩是否有註明經過「CNS14774、CNS14775、CNS14776」的國家標準認證字樣喔!
2.棉布
棉布口罩主要是用來擋灰塵、擋風、保暖,比較適合在騎機車、打掃…等時間使用,因為棉布口罩本身的纖維比較粗,無法有效阻擋微小的病毒,因此在防疫方面是沒有效果的。另外,平常棉布口罩可以重複使用,但還是要注意清潔,否則髒空氣、塵蟎都卡在上面,會天天和你的臉親密接😱
3.活性碳
口罩的夾層中有活性碳,主要是用來吸附氣味、揮發性溶劑,像是:汽機車排放的廢氣、農藥、清潔劑、油漆…等,降低我們吸入有害氣體的機會,但是對於抵擋細菌、病毒的能力非常弱,所以防疫選活性碳口罩,不行❌
4.N95
N95口罩可以阻擋95%以上的微米顆粒,也包含了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效果最強大,不過也因為口罩密度高,容易阻礙我們的呼吸,建議一般民眾不要長時間穿戴,不然可能會出現喘不過氣的問題喔!這類的口罩比較適合在第一線的檢疫人員、醫生、護理師…等族群。
小編知道最近口罩金難買,但是,透過《職業傷病管理服務中心》的臉書分享文章發現,其實只要注意消毒和保存方法,口罩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喔!
延伸閱讀
新冠狀病毒入冬拉警報!「秋冬防疫專案」一次搞懂防病毒
買不到口罩?注意2大重點就能再利用
1.落實消毒與防護
口罩再利用的前提是,第一次使用時,或在調整口罩的過程中,有先用酒精、肥皂消毒雙手,並且沒有碰觸到口罩的內裡;接著取下口罩後,必須放入紙袋、夾鏈袋「單獨」保存,記得!千萬不要和別人的口罩放在一起,才能避免交叉污染。以上動作有落實,我們就可以前往第二步「消毒口罩」囉!
2.消毒方法
消毒時建議使用紫外線燈光來照射口罩,要注意,千萬不能拿酒精噴或是用高溫蒸煮的方式來消毒,這樣會破壞口罩表面的塗層,反而讓抵擋病毒的能力降低。
買不到口罩的情況下,可以透過以上的方法來消毒、重複利用,但如果第一次使用有出現以下的情況,那麼就請勿再回收了。
這些情形下的口罩不能重複使用:
- 醫療人員工作後
- 口罩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
如果你的口罩已經接觸過鼻涕、口水、血液…等分泌物之後,絕對不能重複使用喔! - 和染病患者近距離接觸後
剛剛我們有提到,正確的穿戴方式,可以延長口罩的壽命,接下來就讓我們檢視一下,是否有做到合格的「戴口罩步驟」!
正確戴口罩 防疫才有效
口罩穿戴步驟:
1.洗手
拿取口罩之前,必須先用肥皂洗手或是酒精消毒,才不會讓手上的細菌、病毒直接跑到口罩上。
2.確認內外
一般具防護效果的口罩,可以分為三層,最外面是主要隔絕帶有病菌的飛沫;中間則是負責過濾粉塵或細菌;最裡面是較柔軟的纖維,可以吸附我們臉上的汗水、油脂,所以口罩如果戴反了,防護效果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喔!
那要怎麼分辨口罩的內外呢?首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顏色,一般來說白色的是內裏,要朝向自己的臉部,有顏色的部分朝外;另外,你也可以看一下耳掛帶的位置,通常這兩條線會縫在口罩的內層;再來是鼻樑片的位置,口罩最上方有一條貼片,微微突起的那一面記得朝外喔!
3.將鼻口和下巴蓋好
帶上口罩之後,記得把鼻子、嘴巴到下巴都完整覆蓋,病毒才不容易從縫隙中入侵。
4.貼合鼻樑
最後,用雙手把鼻樑片貼順著你的鼻子往下壓,讓口罩可以更服貼於臉部。
如果是用以下的方式戴口罩,請馬上改正!否則你辛苦排隊買來的口罩,根本無法發揮它的功效喔!
-
露出鼻子
平常不習慣帶口罩,突然要長時間穿戴,其實會很不習慣,覺得呼吸困難,忍不住把口罩稍微拉下來一點,露出鼻孔幫助呼吸(其實小編也做過…),但這樣容易讓細菌、病毒入侵你的鼻腔喔! -
吸水面朝外
還記得嗎?口罩最具有能抵禦病毒的是最外層,所以如果戴反了或上下顛倒,讓口罩沒有服貼在臉上,都無法讓口罩發揮最佳的防疫功能。 -
使用髒口罩
例如:雙手沒有清潔就去摸口罩、取下來後沒有好好保存,很可能已經造成汙染,如果再接觸到我們的口鼻、臉部,容易增加被病菌感染的機會喔! -
當眼罩戴
這個小編在很多小朋友的臉上看到😅,因為覺得戴口罩不舒服、不習慣,或是單純手壞壞,所以很喜歡玩口罩,當眼罩的、戴頭上的都經常出現,但這樣做,會讓口罩的內裏碰到頭髮和其它部位,再戴回口鼻時,反而會連帶著灰塵或細菌,一起接觸到臉部,建議家長、大人們多注意孩子穿戴的情況囉!
預防來勢洶洶的病毒,除了口罩戴正確,平常勤洗手,並且吃得營養均衡,再加上多運動,來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才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喔!
延伸閱讀
怕染病在戶外運動更安全?室內外運動場域防疫措施大PK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那些更多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