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已經不再是女性的專屬疾病,而是現代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手腕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效率下降,但如果情況嚴重,還需要及時就醫,進行專業的治療。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在醫學上的名稱為橈骨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radial stenosing tenosynovitis)。常見症狀是拇指根部附近疼痛、腫脹、無法出力,拇指彎曲或手腕轉動時疼痛會加倍,嚴重時,還會造成肌腱沾黏,使手腕活動更困難,病情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持續太久,疼痛可能會進一步擴散到拇指、前臂。
科普一下,俗稱中的「媽媽手」是因被診斷的人常常是抱小孩的媽媽們,但不論是工作負荷太大、長時間滑手機的人、自由單身人、成家的父母,都有機會得到喔!
媽媽手如果不積極治療,病情會越來越惡化,帶給生活許多不便。減輕疼痛腫脹、維持正常的關節功能、防止病情復發是媽媽手的主要治療目標,分為物理治療及外科手術。
媽媽手的症狀
- 出力時,手腕大拇指側出現緊/痠/疼痛/燒灼感。
- 重複拿物品、抓握、擰毛巾或開罐子時疼痛加劇。
- 如果腫脹壓迫到神經,可能會合併手麻症狀。
不過,大拇指側的手腕疼痛,其實還有很多原因,例如關節炎、舟狀骨骨折、關節不穩定等等,需要專業人員協助判斷!
測試你是否有媽媽手
芬克爾斯坦測試(Finkelstein's test)是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判斷是否患有媽媽手。具體操作如下:
- 將拇指彎曲到手掌內側。
- 其他手指向下彎曲覆蓋拇指。
- 將手腕向小指方向彎曲。
如果這導致手腕拇指側(下圖紅色框)疼痛,那你就要留意並治療。
女性得到媽媽手的機率是男性的 2 ~ 6 倍,而年齡上則是 40 到 59 歲佔最多數。然而,媽媽手並不是女性的專利,這些常使用到手腕的族群都要小心。
媽媽手高風險族群
- 家庭主夫/婦
做家事時常會需要用到手腕,不管是洗衣煮飯,還是清潔打掃,都會讓手腕處於長期用力狀態。 - 上班族
整天坐在電腦前盯著螢幕,使用手指頭不停的點擊滑鼠及敲打鍵盤,等到休息時間才發現手指頭痠痛,這時就很有可能媽媽手找上門。
延伸閱讀
上班族注意! 3招擺脫「滑鼠手」 - 會計人員
數鈔票數到抽筋是真的,但是小心數出媽媽手來,長時間讓手指重複動作可能導致肌腱發炎。還好現在有數鈔機會減少媽媽發生,但是用筆經常紀錄事情或是填寫單據,也會大量用到手部肌肉。 - 服務生
服務生每天端著沉重的餐盤數個小時,手腕必須承受重量壓力,對手部的傷害非常大。 - 低頭族
經常滑手機不只是傷眼睛、傷腦袋,也很傷手指的。根據市場分析機構 App Annie 調查,在 2021 年公布全球手機用戶平均每天花 4.2 個小時在手機上,比起 2019 年增加了 30%。扣除做家事、上班電腦打字,我們還多花了超過 4 小時不停滑手機,拇指幾乎只有在睡覺的時候才休息,當然更容易導致媽媽手。 - 懷孕
通常在懷孕第五個月或產後出現症狀,這部分可能來自荷爾蒙、體內水分滯留,或哺乳跟抱小孩等多重原因。
延伸閱讀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治療媽媽手的方法
- 物理治療
治療師會檢查你平常如何使用手腕,幫忙調整以減輕手腕上的壓力,並以深層按摩的方式降低患部疼痛。而鍛煉其他部位肌肉,減輕手腕的負擔也是很好的方法。 - 外科手術
如果情況很嚴重,物理治療無法緩解疼痛時,醫生可能會建議門診手術,手術過程中,醫生會檢查受累肌腱周圍的鞘膜,然後打開鞘膜釋放壓力,使肌腱可以自由滑動。手術後,一樣需要使用物理治療的方式,強化手部肌肉,防止再次出現問題。
媽媽手物理治療方式
即使都一樣被診斷為媽媽手,但它有進程上的變化,並非每個人都適用同個套餐。以物理治療師而言,我們會評估上肢各關節的力量及穩定度、手腕關節活動度、動作習慣等,考慮您的疼痛情況、平常需要的功能、本身的身體素質等,決定治療內容。
以下仍會大致依據疼痛情況,推薦幾個常見方式。
一動就很痛?媽媽手3招舒緩
如果一動就很痛的媽媽手,先盡量避免會造成疼痛的動作:例如減少提重物,若需要抱小孩,可善用背巾減少負擔,並搭配以下動作幫助舒緩。
- 拇指肌腱深層按摩
將拇指包在拳頭內,用另一手在肌腱上、往比較不痛的方向,做單向橫向按摩,按的力道要避免製造疼痛,做 30 秒。 - 手指幫浦運動
在不加劇疼痛的前提下,來回作包住、放開拳頭的動作,一天約 30-60 下。 - 拇指等長收縮運動
用另一隻手指頭,頂住不舒服的大拇指上方,在只有一點點痛的力道下,不要被另一隻手推動,抵抗 10 秒、一天 30 下。注意大拇指不要反折。 - 尋求專業醫療
另外,也可以配合貼紮或神經鬆動術,或是配合儀器如超音波、震波等,進一步減少疼痛,這部分建議諮詢專業資源。
負重時覺得無力?媽媽手復健3方法
若是媽媽手的症狀減輕,平常不會痛、但需要負重時覺得無力,可以跟著以下教學訓練手腕周圍的肌力,強健的肌群可以保護手腕。
- 手腕錘式離心彎舉
手握彈力帶、虎口朝上, 手腕慢慢靠向地板,到底後用另一隻手扶回原處,一天 30 下。若已經可以輕鬆完成連續 15 下,則可以從 0.5 公斤開始負重。 - 拇指阻力帶比讚
將手指阻力帶(或用多條橡皮筋)綁在五指外,用大拇指的力量慢慢撐開,來回做 30 下。若已經可以輕鬆完成連續 15 下,則可以增加阻力。 - 手腕肌力運動
如圖,以啞鈴或彈力帶,掌心朝地板/ 天花板,手腕慢慢來回做上下運動/ 左右旋轉,來回做 30 下。若已經可以輕鬆完成連續 15 下,則可以增加阻力。 - 來回抓球運動
手握一個網球大小的球,做快速抓放的動作,連續做到開始有疲累感,一天三到五組。
隨著疼痛感減輕、負荷可以加重的情況下,也能加入其他上肢的漸進性負重運動,例如前臂捲重訓練、靠牆伏地挺身等。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
💌本文作者:張艾箴物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