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痛其實很常見,因為腳底要承受整個身體的重量,走路、跑步都是在對雙腳施加壓力,若是足底壓力不平均就有可能引發疼痛。說到腳底痛,一般人會直接聯想到足底筋膜炎,不過,其實還有更多導致腳底痛的原因。
別看足部只占身體的一小部份,它是人體最複雜也是最重要的結構之一,不僅要撐起整個身體,還要負責避震、平衡等功能,牽一髮動全身,腳底痛可能影響到整個身體造成不適,所以千萬不可輕忽。
哪些情況常會引發腳底痛?
- 高強度活動:跑步或跳躍等高強度運動,會給腳底帶來壓力。
- 站姿不正確:三七步、彎腰駝背都會使腳底受力不平均。
- 穿鞋習慣:長時間穿著不合腳的鞋子,會引發腳部疼痛。
- 體重過重:多餘的體重會讓腳底帶來額外的壓力,加上肥胖者通常運動不足、肌肉無力,造成走路時的姿勢錯誤,就會造成惡性循環。
- 扁平足:扁平足的足弓塌陷,會影響站立時體重的分佈方式,並且會給足底筋膜帶來額外的壓力。
腳底痛原因
-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部疼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簡單來說,就是足弓發炎,導致腳後跟或腳底出現刺痛,通常在早晨踏下床的那一刻最為嚴重,可以透過溫和的伸展運動、冰敷或熱敷、步行等低強度運動來減輕疼痛。
延伸閱讀
如何預防足底筋膜炎 這4大族群一定要知道 - 前蹠骨痛(前腳底痛)
蹠部位於腳趾與腳掌相接突起處,前蹠骨指的是蹠骨的頭部,疼痛通常位於第2至4趾,範圍也可能擴大至整個腳掌,疼痛的感覺就好像前腳掌踩在小石頭上,嚴重時還會有發麻的情形。
蹠骨痛是經年累月造成的,因為我們在行走、跑步、跳躍都會使全身的重量集中在這裡,長時間姿勢不良或過度使用都有可能引發前蹠骨痛,冰敷和休息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 足跟脂肪墊萎縮
足跟骨下方與腳底皮膚之間存在一層「脂肪墊」,它有避震的效果,走路時提供足跟緩衝的空間,讓足跟承受全身重量而不會受傷,但隨著年紀增長,這層脂肪墊會逐漸變薄、對下方的組織和骨骼保護力下降。 - 神經瘤
神經瘤可能長在身體的任何一個地方,而常見的「莫頓神經瘤」,是因腳掌骨韌帶長期受到鞋子的過度擠壓和衝擊,導致足部發炎並壓迫到神經,引起第三和第四腳趾附近刺痛和疼痛。 - 周圍神經病變
周圍神經病變常發生在糖尿病患身上,因神經系統受損引起神經系統過度敏感,造成肢體末梢有暫時麻木、刺痛、肌肉無力的現象,與其他足部疾病相比,可能更難診斷和治療。
腳底痛的原因百百種,以上只是幾個常見的例子,當然,不同原因適用的預防方式也有所不同,以下方法雖然不是萬用,卻能使腳底痛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腳底痛的預防方式
- 改變穿鞋習慣
挑選鞋子時,要保留1公分的空間讓腳趾能夠活動,最好選擇腳後跟牢固的鞋子,避免穿著平底鞋、高跟鞋、皮鞋等無法固定腳跟的鞋類。扁平足則建議穿著厚襪,並在鞋底放置足弓墊。 - 抗發炎飲食
多攝取水果、蔬菜、魚、堅果和全穀物,含有薑黃、檸檬水和抗氧化劑的食物都可能有助於減少足部炎症。 - 減重
體重過重者,雙腳需承受的負擔比一般人還大,減重是最直接能夠減緩腳部承受壓力的方法。 - 伸展按摩
運動後要拉筋、伸展放鬆,腳底也不例外,不只是對於運動傷害或是足底筋膜炎的人適用,還能增進血液循環,改善腳底冰冷。
●大拇指伸展
(1)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於地板
(2)用手指輕輕向上伸展大拇指
(3)保持在5 秒鐘,重複動作再換邊
●網球按摩
(1)在椅子上坐直,雙腳平放在地板上
(2)將網球放在腳邊的地板上,並將一隻腳放在球上並前後滾動
(3)盡可能用力壓下去,使網球按摩腳底
(4)2分鐘後,用另一隻腳重複動作
腳底是人體的地基,若是出現問題,身體可能會為了保持平衡而改變其他骨骼的結構,導致脊椎側彎、骨盆歪斜等問題,所以說,若出現腳底痛的情形,要馬上找出原因並盡早改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那些更多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
原始發佈日期: 十二月 29, 2021, 更新日期: 四月 2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