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覺得自己兩腳浮腫緊繃、沒有力氣,卻找不出原因,小心!這很有可能就是靜脈曲張造成的。台灣約有40%左右的人,一生內會有下肢靜脈曲張的問題,而腿上長出藍色小蟲蟲,是典型靜脈曲張外觀,這不只影響美觀,情況嚴重,可能引發深層靜脈栓塞致命。不要怕,就用這7大招來預防!
根據國外統計,約有30%的人都患有靜脈曲張(嚴格說起來,痔瘡也算在內),而最常出現在雙腿,那靜脈曲張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最常發生在下半身?要知道原因前,先來搞懂靜脈曲張是什麼。
什麼是靜脈曲張
人體的血液是由心臟收縮來傳送,先到動脈,經過微血管,最後才會到靜脈,隨著血液被輸送到,距離心臟較遠的位置時,血管壓力會慢慢降低,到達靜脈已經沒有壓力可以推動血液,這時候要靠肌肉收縮,擠壓血管打開「瓣膜」,血液再次開始循環。
重點就在這!下肢靜脈血管中的「瓣膜」構造,可以防止肌肉收縮時,血管的壓力過大;收縮結束以後,瓣膜會關閉,防止血液回流,這樣的機制,可以維持靜脈壓力。
而靜脈曲張是因為,下肢靜脈系統的壓力太大,瓣膜關不緊,讓血液回流,堆積在靜脈裡,導致血管變型,讓原本故障的瓣膜,進一步受到損害,從外觀看起來,雙腿就會爬滿紫藍色血管,或摸到突起的靜脈。
當你出現以下症狀,很可能已經進入靜脈曲張的病症。
靜脈曲張10大症狀
- 不寧腿症候群
- 睡覺時抽筋
- 雙腿發癢
- 腳部腫大
- 兩腳無力
- 皮膚變棕色
- 容易出血
- 傷口難癒合
- 膝蓋後痠痛
- 雙腿有灼熱感、疼痛感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6大高風險族群
- 長者
隨著年齡增加,靜脈瓣膜也會跟著磨損,老化的瓣膜,沒力氣閉緊,讓血液容易回流到靜脈,造成靜脈曲張。
-
女性
在生理期前、更年期中,荷爾蒙會產生劇烈變化,促進靜脈壁放鬆,增加靜脈曲張風險。 -
孕婦
在懷孕期間,為了讓胎兒成長,人體的血液會增加,但也造成血液推積、腿部腫脹的副作用。 -
遺傳
如果家族裡有人也有靜脈曲張,也會增加自己罹患的風險。 -
肥胖
超重會對下半身造成額外的壓力。 -
長時間站立
需要長時間站立的族群,例如:空姐、櫃姐…等,比一般人高出2倍的機率,罹患靜脈曲張。
目前靜脈曲張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通常需要透過手術或雷射根除。所以預防勝於治療,拒絕腳上長藍色蟲蟲,得從日常生活做起。
7招預防靜脈曲張
- 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肌肉收縮,讓靜脈血液往上循環到心臟,例如:健走10分鐘、瑜珈做伸展、下半身的肌力訓練都是不錯的選擇。 - 抬腳
讓血液回流,不囤積在下半身。 - 控制體重
體重超重會對下肢造成更多壓力,可以透過運動方式減重,搭配平常吃高纖維、低油、低鹽飲食,避免因肥胖所導致的靜脈曲張。 - 穿彈性襪
針對有家族病史、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造成的靜脈曲張,穿彈性襪,可以預防或減緩不適,利用彈性襪,對靜脈加壓,促進血液回流,但彈性襪不是越緊越好,要依照靜脈曲張的程度,來選擇適合的壓力,例如:輕微症狀可以選15 mmHg彈性襪、腿上出現明顯蜘蛛網,則要選15到20 mmHg醫用級彈性襪。
另外彈性襪的清洗也很重要,使用洗衣機的話,要設定溫水洗滌,重點是!避免用洗衣機脫水、烘衣機烘乾,不然可能破壞彈性襪材質,洗完自然風乾就可以了。 - 少穿高跟鞋
穿高跟鞋雖然會讓身材比例看起來更好,但是長時間下來,會對小腿肌肉造成壓力,除非特殊場合,不然平常穿運動鞋、平底鞋或低跟鞋,更適合腿部血液循環。 - 改變坐姿、站姿
長時間坐著或站立,沒有活動到肌肉,也會讓血液難流動,適時的改變姿勢,走到茶水間裝杯水,或到洗手間上廁所,叫醒你的腿部肌肉,告訴它該工作啦! - 戒菸
香菸百害無一利,研究證明抽菸會讓靜脈曲張更嚴重,所以,戒菸吧!
如果你已經靜脈曲張的症狀,就要去看醫生,以免病期加重,放任不管可能會有併發症。
嚴重恐造成併發症
- 潰瘍
靜脈曲張附近的皮膚,可能會出現潰瘍情況,特別是在腳踝附近,在這之前,皮膚會先出現色斑,如果懷疑是潰瘍,就要趕快看醫生,避免情況加重。 - 腫脹疼痛
嚴重的靜脈曲張,可能會造成腿部深層靜脈,出現血管栓塞的情況,導致雙腿疼痛、腫脹。 - 出血
當靜脈血液堆積到極限,可能會讓在接近皮膚的靜脈爆裂,導致輕微出血。
靜脈曲張代表身體靜脈循環出現了問題,腿部健康有警訊,就得重視並積極治療。再次提醒,預防絕對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懷孕、體重過重、長時間久站久坐的人,要特別加強預防和保養,加強身體的活動量、規律運動,才能擁有美美的腿和健康的身體喔!
延伸閱讀
參考文章:
7 Ways to Prevent Varicose Veins From Getting Worse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那些更多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