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肥胖率一直居高不下,如果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出現肥胖問題,有高達 70%的人在成年後難以恢復健康體重。所以從小就要開始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並教導正確的體重管理的概念,讓孩子們能夠建立健康的生活基礎。
許多人認為小時候胖胖的很可愛,但你知道肥胖會帶來哪些問題嗎?不僅會缺乏自信心、還會增加慢性病風險。我們在另一篇文章有提過,「肥胖本身就是慢性病」,應該避免不受節制地亂吃,從小就要開始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體重管理的概念。
體重管理及早開始 台灣每3名青少年就有1人體重超標
肥胖與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密切相關,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健康危機之一。目前全球已逾 19 億人體重屬於「超重」範圍,其中更有 3.4 億的兒童與青少年。
在台灣,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率高達 30.6%,高中生亦有 28.9%,表示每 3 名青少年就有 1 人體重超標。青少年體重超標的成因及改善方式,須從家庭環境、社會型態及生長階段的心理因素多方面考量,家長應對孩子體重數字有所警覺,及早諮詢並尋求適當處置。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13歲就有脂肪肝!體重管理需尋求專業協助
「青少年肥胖盛行率如此高,卻很少看到家長帶孩子來求診!」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師資培育科科主任暨兒童肝膽腸胃科林捷忠醫師指出,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體型會「抽高」,其實,將近 8 成肥胖青少年在成年後會陸續肥胖,且在成年會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林捷忠醫師表示,過去曾收治一名 13 歲青少年,因為肥胖而胸部過大產生自卑問題,家長以為是性早熟而求診,才發現該名學生因過度肥胖導致肝功能異常、輕度脂肪肝甚至肝纖維化。
肥胖不只影響外觀、自信心與社交,更可能增加未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如何提升青少年及家長對肥胖症的正確認知,進而有效執行體重管理是改變青少年肥胖問題的關鍵。
青少年為何減重失敗?
為瞭解現實世界的青少年肥胖現狀,一份涵蓋全球 10 國、訪問 550 名肥胖青少年、550 位照護者及家長與 210 名醫護人員的《ACTION Teens少年行動》展開為期 5 個月調查,透過問卷分析發現,青少年減重困難的關鍵因素是「2不1無法」,包括動機不同調、減重資訊管道不正確,以及無法少吃多動 。
- 動機不同調
《ACTION Teens少年行動》調查顯示,青少年們主要的減重動機是為了健康、自信及有活力,而家長們卻認為青少年減重只是為了穿進更小號的衣服,以及對自己體重不滿意、想要體型更健美。醫護人員則認為,自信及受歡迎才是青少年減重的動機,對青少年減重動機的想法落差可見一斑。 - 減重資訊管道不正確
「家長、青少年和醫護人員三方動機不同調,會導致輕忽減重的重要性!」研究發表第一作者林捷忠醫師指出,肥胖青少年的家長最常使用的減重資訊管道是搜尋引擎及社群媒體,青少年的狀況也有類似情況。惟網路世界常有錯誤資訊,恐讓成長中的孩子減重不成反傷身。
延伸閱讀
想減肥嗎? 告訴你如何真減重不復胖 - 無法少吃多動
青少年在問卷中表示,無法克服食慾的影響高達 25%、喜愛不健康飲食也有 25%,不喜歡運動因素也佔 22% ,可見食慾、飲食、運動三者是青少年減重的最大障礙。
林捷忠醫師提醒,有些孩子可能越動越胖,因為運動就會餓,餓了就會吃,再加上學業壓力讓青少年難有充份運動時間,青少年及家長應適當接受諮詢調整生活型態,並介入正確的健重方式。
家長應主動與孩子對談體重管理 善用BMI計算機
林捷忠醫師表示,受社會型態及飲食西化影響,愈來愈多青少年可能面臨體重管理困難。2023 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在最新治療指引中就指出,6 歲以上的兒童若有明顯肥胖,需要接受生活習慣的管理,該指引並首次提及 12 歲以上的青少年可透過藥物輔助治療。
林捷忠醫師指出,台灣目前已取得青少年適應症的體重管理藥物主要有口服排油藥以及每日一次的 GLP-1 腸泌素針劑型藥物。前者機轉是減少食物中脂肪經由腸道消化吸收,後者則為降低食慾並減少脂肪量來降低體重。
林捷忠科主任鼓勵醫護人員及家長,應主動與孩子對談體重管理和孩子所面臨的各種生活處境,也可從學校的健檢報告檢視體重數字,出現過重或明顯肥胖就要積極處理。
當孩子的 BMI 超過該年齡層的 85 百分位時即為過重,超過 95 百分位時則已為肥胖,建議使用國健署的「兒童及青少年版 BMI 計算機」,來確定孩子的體位狀況。
💌本文轉載自 潮健康 網站
潮健康: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哪些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