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便便裡面有血,小心了!這可能不是痔瘡出血,若還有這些症狀,你可能得了大腸癌。
容易被混淆的症狀「便血或糞便帶血」
造成「便血」的原因很多,大部分以良性疾病症狀為主,例如痔瘡破裂、瘜肉、大腸發炎等。這也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很容易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通常腫瘤慢性出血的量不多而且持續長久,所以不容易肉眼發現糞便有帶血,很多人是在「突然大量出血」,甚至造成貧血的狀況才去看醫生,那時候可能是二期以上。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緊張?因為你可能得了大腸癌!
不要緊張,除了出血症狀,若還伴隨著以下症狀和習慣,你的中獎機率真的就比較高。
大腸癌高風險的4個生活習慣
1.排便習慣無原因改變超過三個月
生活習慣並無太大改變情況下,例如原本是每天排便一次,但是變成3天一次、或是一直拉肚子,而且持續三個月以上,就必須注意。另外,不時的腹痛、一直覺得有東西卡在肛門,卻排不出糞便,這也是不正常的現象。
2.愛吃加工食品
隸屬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在2015年的時候,已經發布熱狗、香腸、火腿和漢堡等加工肉品列為「第一級致癌物」。
這些食物為了延長保存,添加了亞硝酸鹽,吃過多會刺激大腸黏膜,對身體其他細胞也會產生不正常影響。另外,高溫油炸或燒烤過度的食物也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吃多也會增加致癌風險。
我們要送讀者的專屬贈品,記得索取喔!
↓↓↓↓↓↓↓↓↓↓
3.只吃紅肉
紅肉(牛、羊、豬)有人體必須營養素,適量攝取是必要的。但紅肉脂肪含量高,吃過多可能引發動脈硬化及高血壓之外,你知道嗎?沒有被吸收掉的脂肪,會隨著消化道跑到大腸,這些細菌分解後產生短鏈脂肪酸的產物,有研究發現,這種現象會刺激大腸的黏膜細胞增生。而這種不正常的增生累積下來,造成特定基因變化,到隨著長時間累積,癌症可能會發生。
4.家族史
家族裡面經曾有人罹患大腸癌,罹患機率會增加3倍以上,尤其是45歲前容易發病。基因是先天的,定期篩檢和好的生活飲食習慣非常重要。
該如何預防大腸癌?
1.養成時常運動的習慣
研究報告顯示,運動能幫助減少約 20% 大腸癌發生的機率。運動能促進大腸蠕動,讓排便更順暢,減少糞便中致癌物在腸道的時間。而且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將致癌物排出體外。
2.均衡營養、多攝取蔬果
蔬果包含的紅、橙、黃、綠、藍、紫、白等各種顏色,他們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等營養分皆不相同,均衡攝取很重要。避免只吃紅肉造成過量,可以和白肉(魚肉、雞肉)交替食用。另外,採取低油脂的飲食,推薦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開心果...等,不要吃太多肥肉和油炸食物。
3.定期篩檢
早期發現並治療,存活率很高。大腸癌從細胞組織異常增生至轉變為真正的癌症細胞通常需要多年的時間,若 1 ~ 2年定期檢查糞便潛血,即可降低約 25% 的大腸癌死亡率。而直接做大腸鏡檢查,如果發現瘜肉或腫瘤,還能同時間進行切除手術或是切片檢查,更能確切知道病因。
總而言之,健康的生活習慣、均衡營養缺、定期健康檢查缺一不可,若有不確認病況徵兆,一定要先給醫生檢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癒期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或是想要知道那些更多資訊呢?
歡迎留言給我們喔!